方游和追上来的方瑾看了一眼,“我们没有银子,但你可以和家父要。”二人毫不犹豫出卖了方父。
易郎中挑挑眉,只见方游又道:“我听闻汉青路的烧饼和胡辣汤不错,我们可以请你去吃。”
说完不等易郎中做反应,和方瑾拉着易郎中,让小厮在前面带路。
汉青路是铜锣镇的小吃街,这里的美食有很多,像豆腐花、馄炖、饺子、肉包、汤面、烧饼、肉夹馍、胡辣汤、酥油鸡、荷花鱼、糯米鸡,在这里全都有。
方游要了五个夹肉馍、四碗豆腐花、还有三碗胡辣汤。
夹肉馍是方游最喜欢的一种小吃。
这里的肉夹馍非常香,工序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把馍切成两半,里面放千张和酱肉,陷料非常多,还可以另外加陷料。
方游要的是偏肥的肉夹馍,这种肉夹馍肉馅肥瘦相间,肥而不腻,皮脆而不干。
这时候胡辣汤也端上来了,胡辣汤营养价值非常高,用很多种原料熬制成,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吃一口热辣的胡辣汤,全身都暖和过来。
咬一口酥脆的肉夹馍,口齿间都是肉香,再喝上一口热腾腾的胡辣汤,简直绝配!
兄弟二人年岁还小,吃了一个就有饱腹感。
易郎中平日很少出门,就算出门也是办事,哪里会跑到这人多眼杂,还非常接地气的地方?
但不得不承认,这东西确实非常新颖,也挺好吃。
吃完肉夹馍和胡辣汤,方游还有两碗豆腐花,一碗咸的,一碗甜的。
自古南北争议不断,无非就是饮食习惯不同。
豆腐花这种东西,甜的豆腐花,就是最后加上一些糖水;咸的加上调制好的酱料,。
有的人会觉得甜的有些腻,有些人又会觉得为什么豆腐花居然是咸的。只能说,看个人喜好了。
在现代,方游做为一个南方人,当然喜欢甜食。但方游是个饿的时候,看到什么都想吃,饱的时候,看到什么都觉得没胃口的人。
方瑾和易郎中点的是咸的,方游点的是一甜一咸,但他又吃不完,便想起了在家的方父和司渝。
本着有福同享,还带着一丢丢私心的方游,将这两碗豆腐花打包。
又多点了一碗咸的豆腐花,还有两个肉夹馍,两碗胡辣汤打包回去。
这一趟三人吃得非常撑,也才花了六十个铜板。
相比去那些酒楼,划算得太多,还差不多还了个人情。
此时已近晌午,正好是用饭的时辰。
然而等方游他们回去,方父和司渝刚吃完饭。
方游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心里大喊失策,也不管那两人会不会吃撑,硬是将打包好的东西,塞给二人,一副你们不吃就不罢休的模样。
虽然两人都有些惊讶易郎中,居然会跟两个小娃去吃东西,而且还是这种吃食;但为了不辜负他们的好意,还是将东西吃了。
此刻方父坐在桌前,正准备吃完最后两碗豆腐花,就见方游屁颠屁颠地端着两个小碗和勺子,将碗移到他碗边,毫不客气地挖了几勺到碗里。
方父想多匀点给方游,却被他躲开,“我就帮你尝尝味道。”方游理直气壮地说。
众人也不拆穿他,让他多得意一会。
果然方父刚吃完,便知会方游,“过几日等爹安顿好,你同瑾哥去上私塾。”
这消息同等于晴天霹雳,方游哭丧着脸,“怎么这么快?”
方父老奸巨猾地笑了笑,“这是最慢的,若不是近日为旬假,还会更早。瑾哥你也要多做准备,镇上不同村里,这几日就在屋里看书。等会,你们同我去看看宅子。”
一听到终于不用寄人篱下,方游开心得直拉方父快些。
未时初,方父带着方游出门了,随同的还有司渝府里的一个老管家。
老管家是铜锣镇原住民,用他的话来说,生于此地,将来也葬于此地。
他对这里的一花一草,每个大街小巷都非常熟悉,所以他是带方父看宅子的不二人选。
一般买宅的人,都会去伢行问,那里大多是三教九流的人,有做人口买卖,情报买卖,帮忙跑腿,还有雇佣的人。
而现在有了老管家,倒也省去这些麻烦。
</li>
</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