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之后的李牧心中自有盘算。】
【他在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给予匈奴致命一击。】
【就这样,李牧坚守了数年,虽然没有与匈奴发生大规模的战斗,但边境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完成了赵国低成本抵御匈奴的大战略。】
【所以此阶段的李牧,虽然善战者无赫赫战功,但如果我是赵王的话。】
【我是会满意的。】
【经过长期的准备,李牧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
【他挑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
【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
【这支大军,是长平之战之后赵国的巅峰。】
【也是李牧多年来低成本防御战略下,所节省出来的精兵。】
【公元前234年寒冬,李牧突然打开城门!】
【随后,李牧故意让百姓驱赶大量牲畜到城外放牧,制造出赵国边境防守松懈的假象。】
【匈奴见状,果然出动大批骑兵前来抢掠。】
【李牧先派出小股部队佯装败退,诱使匈奴主力深入。】
【匈奴骑兵见赵军不堪一击,便放心大胆地追击。】
【当匈奴主力进入李牧预设的包围圈后,李牧一声令下,赵军从四面八方杀出。】
【一时间,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
【一千三百辆战车结成铁壁挡住前面,五万步兵手持长戟,如林推进!】
【十万弩手在两侧山崖张弓待发!】
【最后是赵国的骑兵,截断了匈奴的后路。】
【匈奴至死都不明白:那些曾望风而逃、不敢出战的赵军,为何突然化作地狱修罗】
【赵军凭借着训练有素的骑兵和精心布置的阵型,对匈奴展开了巨大优势进攻。】
【匈奴骑兵陷入混乱,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纷纷溃败逃窜。】
【这一战,李牧指挥赵军大破匈奴十余万骑,消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
【匈奴单于落荒而逃。】
【此后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李牧一战定乾坤成功解除了匈奴对赵国北疆的威胁。】
【为赵国的稳定发展,有余力攻略燕国,抵御秦国,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李牧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
【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防御反击取得胜利的经典战例。】
【甚至成为了中原王朝步兵部队,对抗游牧骑兵大军的标准化模板。】
【步兵如何反杀骑兵】
【答案就在李牧车骑弩三维绞杀的战术板上!】
【在后世数千年的战争中,只要是步兵伏击骑兵,几乎都能看出这场战役的影子。】
……
看到这场歼灭十万匈奴大军的史诗之战。
一向很严格的弹幕大神们,也都是纷纷的喝彩。
《首个步兵全歼骑兵大兵团,太牛了!》
《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车骑弓协同,这套打法用了2000年啊!》
《这个我熟,这不卫青将军打漠北也这么打的么。》
《蒙恬基本也是这打法。》
《李牧的诱敌深入设伏,看着简单,其实很难,刘邦和汉武帝有模仿过,想要伏击,可惜都没成功。》
《没想到那时李牧条件这么差,我还以为他有20万精兵,所以干爆了匈奴呢。》
《就是这种逆境战神,才更显实力啊。》
天幕外。
汉朝。
霍去病目不转睛地盯着天幕,赞道:“这李牧,当真厉害!隐忍多年,只为一击制胜!”
“以前只是听说过李牧是名将,但具体的事迹还真没学过。”
“今日一看,果然很厉害啊。”
“不过,若换作我霍去病,定不会等这么久。””
赵破奴凑过来,笑道:“将军,这李牧倒是和您一样,专治匈奴。”
霍去病嘴角微扬,但还是说道:
“他打的是防守反击,我打的是千里奔袭,不一样。”
“不过,十年隐忍,才换来一场大胜。”
“虽然我也知道李牧是没办法,只能前期隐忍,但要我的话,可真就忍不了。”
而在东晋。
同样利用战车结阵大破游牧骑兵军团的刘裕,也说道:
“确实厉害,虽然车骑弓协同作战,看似只是简单的基本常识。”
“但李牧作为先驱,已经站到了当时的最前列。”
“而且,即使知道该怎么打,可能顾创造出合适的战机,也是一种能力。”
“只是……”刘裕淡淡的说道:
“李牧太忠了。”
“忠到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