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72章 战神李牧登场!首次步兵歼灭骑兵军(1/2)

新的天幕出现。

一片黄沙漫天。

烽火台正熊熊燃烧。

镜头拉近,匈奴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汹涌而来。

突然,一阵号角声划破长空。

一支军队赶来支援,一场激烈的较量随即发生。

而随着画面的推移,旁白缓缓响起: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烽火刚刚熄灭,四十万赵军的鲜血染红了太行山脉。】

【而在赵国北方,另一场更为残酷的战争已持续百年。】

【匈奴愈发的成为华夏文明的心腹大患。】

【崛起中的游牧民族,凭着骑兵优势来去如风,让战国北方诸国苦不堪言。】

【直到一个男人的出现,改写了这场不对等的厮杀。他,叫李牧。】

【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他不是王侯贵胄。】

【没有白起“人屠”的凶名。】

【不似廉颇负荆请罪的传奇。】

【也没有王翦扫灭诸国的华丽灭国战绩。】

【但正是这个被匈奴讥讽为“胆小将军”的男人,用十年隐忍设下一局,终以步兵全歼十万骑兵,创下冷兵器时代最辉煌的逆袭!】

【今天,让我们走进战国四大名将最后的光芒。】

【号称北境长城——李牧的一生。】

【李牧的早期经历,主要活跃于赵国的北疆。】

【当李牧接过代郡雁门关的兵符时,眼前是饥肠辘辘的边军,身后是风雨飘摇的朝堂。】

【匈奴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骑兵机动性强,来去如风。】

【常常对赵国边境的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赵国此前虽多次出兵抵御,但由于匈奴战术灵活,加上边境线漫长,防守难度极大。】

【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赵军却连战马都凑不齐三千匹。】

【多年以来,始终未能有效遏制匈奴的侵扰。】

【李牧临危受命,被派往赵国北疆戍边。】

【他深知,要想战胜匈奴不能仅凭蛮力,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

【这位年轻将领的第一道军令,竟是“避战”!】

【他拆毁烽火台,填平水井,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下令边境的百姓和牲畜全部撤回城中,避免被匈奴掠夺。】

【任由匈奴劫掠空城。】

【匈奴来袭,绝不轻易出战,主打一个防守。】

【这让不少燕赵壮士感到忿怒。】

【我们的将军是懦夫吗这个问题环绕在每个赵国边军的心中。】

【但实际上这是李牧在赵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合理取舍。】

【李牧深知,赵国任命自己来北境。】

【不是来击败匈奴的。】

【而是来节约成本,让赵国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抵抗秦国的。】

【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失败的大背景下,赵国真的经不起折腾,必须休养生息了。】

天幕外。

刘秀看到这里,回想起自己在河北时,听到的那些关于战国末期的传闻。

“的确,那时候的赵国本就连年征战,又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可以说是男丁损失近半。”

“在那种情况下,赵国可以说是随时处于灭国的边缘。”

“李牧在镇守北境的时候,选择消耗最低的打法,的确是非常明智的。”

“能够根据国家的形势,做出合理的战略抉择。”

“这同样是一种强大。”

……

【当然,李牧也不是一味地防守,而是在“磨刀!”】

【李牧用有限的预算打造战车、训练弩手。】

【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

【尤其注重培养骑兵的骑射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可以说,练兵期间,李牧一点一点的为赵国重新积累了新的精锐士兵。】

【而在日常防御作战中。】

【李牧拆除高成本的防御地段。】

【在险要之地修筑堡垒、烽火台,构建起新的更高效、严密的预警体系。】

【每当匈奴来袭,烽火台便会燃起狼烟,士兵们迅速进入堡垒坚守,不与匈奴正面冲突。】

【匈奴多次挑衅,李牧都按兵不动。】

【这使得匈奴认为李牧胆小怯懦,称其胆小,再加上李牧个人武力极低,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士兵。】

【这让匈奴人更加的轻视李牧。】

【连赵国的士兵们也对李牧的做法心生不满。】

【新赵王继位后,也曾换下没什么战功的李牧。】

【结果接替者一来就被暴揍,边境防御体系崩盘,匈奴肆意劫掠,百姓无法生产。】

【于是赵王又把李牧调了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