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4章 逢泽会盟
春日的咸阳城,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变法十年,军改三载,秦国的面貌早已焕然一新:城墙更加高大坚固,街道整齐宽敞,百姓安居乐业,处处彰显着一个新兴强国的气象。
嬴渠梁站在高台上,眺望着这座繁华的都城,内心充满了自豪。身边站着的商鞅,已是满头白发,却依然精神矍铄。
";卿家看,这就是变法的成果。";嬴渠梁满意地说道。
商鞅深深一揖:";陛下英明决断,方有今日之盛况。变法之初,阻力重重,若非陛下坚持不渝,哪有秦国今日之强盛?";
嬴渠梁正要回答,一名侍从匆匆赶来:";陛下,有周朝使者求见,称带来天子诏书!";
嬴渠梁与商鞅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速请入宫!";
---
议事大殿内,周朝使者高声宣读着天子诏书:";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秦本周室同姓,世为附庸,今承天子之命,正式册封秦孝公为西方诸侯之长,赐爵为伯,予以九鼎之礼,统领关中诸国,为天下共主!";
诏书宣读完毕,大殿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嬴渠梁心潮澎湃,郑重接过诏书,向天子方向深深一拜:";臣嬴渠梁,谢天子厚爱,必不负此重托!";
周使恭敬地递上一枚青铜印玺:";此乃天子赐予的霸主之印,从今日起,秦国有权召集诸侯会盟,商议天下大事。";
嬴渠梁接过印玺,感受着其中的分量,这不仅是一枚印玺,更是秦国崛起的见证,是多年来变法强国的成果结晶。
散朝后,嬴渠梁立即召集三位王子和重臣商议对策。
";天子此举,既是对我秦国实力的认可,也是欲借我之手,制衡其他诸侯。";嬴渠梁分析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必须妥善把握。";
嬴驷沉思片刻:";父王,依我之见,此时正应召集诸侯会盟,一来向天下昭示我秦国的霸主地位,二来观察各国态度,为今后的战略做准备。";
樗里疾立即附和:";兄长所言极是!军事改革已见成效,我军战力较往年提升数倍。此时会盟,正可展示我国军威,震慑宵小!";
公子华却略显忧虑:";各位说得都有道理,但也不可操之过急。我秦国虽强,但东方六国尚在,若贸然以霸主自居,恐引起联合抵制。会盟可行,但态度须谦和,以和平共处为名,暗中展示实力。";
嬴渠梁点头赞许:";公子华考虑周全。确实,此时我们应该韬光养晦,表面上推崇和平,实际上让各国见识我秦国的强大,为日后统一天下做铺垫。";
他沉思片刻,随即做出决断:";传令下去,发布诏书,邀请各国诸侯一月后在逢泽会盟,商议天下大事。会盟由公子少官主持,樗里疾负责军事护卫,务必精选精锐,向诸侯展示我秦国的军威!";
---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各国使者纷纷抵达咸阳,表达祝贺之意,同时打探秦国的虚实。
齐国使者邹忌再次来访,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寡人得知秦王受封为霸主,甚是欣喜,特派臣前来祝贺,并表达与秦国永结盟好的诚意。";
嬴渠梁亲切接见:";两国交好多年,互通有无,合作共赢。此次会盟,还望齐国全力支持。";
邹忌拱手道:";自当如此。不过,魏国近日动作频繁,似有不满之意,秦王当多加防范。";
嬴渠梁微微一笑:";多谢提醒。逢泽会盟,自会让各国见识到我秦国的诚意与实力。";
韩、赵、魏、楚、燕各国使者也相继抵达,各有态度:赵国因与秦国有军事互助关系,表现得最为友好;魏国则明显不满,使者言辞中带着掩饰不住的敌意;韩国态度摇摆,既怕得罪秦国,又不愿彻底投靠;楚国和燕国则相对冷淡,认为秦国虽强,但远在西方,对他们威胁有限。
公子华将各国态度详细记录,交由嬴渠梁过目:";父王,各国反应不一,会盟之时必须小心应对。";
嬴渠梁胸有成竹:";无妨。会盟之日,自会让他们知道,我秦国既有和平共处的诚意,也有称霸天下的实力!";
---
商议确定后,公子少官开始着手准备会盟事宜。作为秦国的四子,他虽不如其他三位王子有才干,但在外交礼仪上却颇有天赋,是此次会盟的最佳人选。
";会盟时各国位次如何安排?";公子少官询问礼仪官。
礼仪官回答:";按天子册封顺序,秦国居首,齐国次之,依次为赵、魏、韩、楚、燕。";
公子少官摇头:";如此安排,魏国必然不满。应该考虑各国实力和我国关系,适当调整。齐、赵与我国交好,可安排在近处;魏国虽不友好,但不可太过冷落,以免激化矛盾。";
礼仪官惊讶于公子的老练:";殿下考虑周全,臣这就重新安排。";
与此同时,樗里疾在精心挑选护卫队伍:";此次随行的必须是我军精锐中的精锐!轻骑兵、重步兵、弩兵各抽调一部分,组成联合作战队伍,既要展示各兵种特点,又要体现协同作战能力。";
他亲自检阅每一位士兵,确保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气度不凡:";记住,你们代表的是秦国的形象!会盟期间,既要展示我军威武之师的一面,又要表现出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的优良作风!";
---
一月后,浩浩荡荡的秦国使团启程东行,前往逢泽。公子少官乘坐华丽的车驾,樗里疾率领三千精锐护卫两侧,军容整肃,旌旗猎猎,气势非凡。
沿途所过之处,各国百姓纷纷驻足观望,无不为秦军的威武所震撼。有的人低声议论:";秦国果然名不虚传,难怪能被册封为霸主。";还有人惊叹:";这就是秦军!难怪连魏武卒都不敢轻易挑衅!";
一路上,公子少官派人与沿途各国官员友好交流,赠送礼物,展示秦国的善意。同时,樗里疾则确保军队按时列队行进,展示纪律与实力,无形中给各国施加压力。
终于,使团抵达了逢泽。这里已搭建起宏伟的会盟台,周围驻扎着各国军队。秦军入驻后,立即引起了轰动,各国将领纷纷前来观摩,暗中比较。
会盟前夜,各国使节举行预备会议。公子少官代表秦国发言:";我王受天子册封为霸主,召集诸位会盟,目的在于共商和平大计,非为争强斗胜。明日会盟,还望各国以天下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共创和平。";
表面上说得恳切,实则暗示秦国已获天子认可,地位超然。各国使节听后,反应不一:齐国和赵国代表表示全力支持,魏国代表则冷笑不语,其他国家也各有心思。
樗里疾在一旁观察各国反应,心中有数:";果然如父王所料,各国表面恭敬,实则心怀鬼胎。明日会盟,务必让他们见识秦军真正的实力!";
---
会盟当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各国诸侯代表身着华服,齐聚逢泽大会台。秦国方阵居中,其他六国分列两侧,场面壮观。
公子少官登上高台,高声宣布:";今日逢泽会盟,乃天子旨意,秦王受命为伯,召集诸位共商大计。会盟有三大主题:一,各国和平共处;二,商贸往来互通有无;三,军事互不侵犯。";
各国代表纷纷上台表态,大多表示支持和平共处的理念。然而,魏国代表言辞尖锐:";天下之事,岂能一家独断?秦国虽受天子册封,但东方六国实力不容小觑。和平共处,需建立在平等基础上,而非屈从于一国之下!";
话音刚落,樗里疾猛地站起:";大胆!天子诏书在此,秦国为伯,乃天命所归,岂容尔等质疑?若有不服,可与我秦军一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