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哪个向往大海的男人,能够拒绝一艘能够狂飙到将近二十节的舰船。
飞燕号就是这么一艘船,它已经进行了两次海试,比长风号的极速还快了将近五节。
这已经差不多是风帆时代的极速,还想再快,那估计得上点科技。
四海商会其实并不想徐明上这艘实验舰。
虽然制造材料都是顶级的,但因为是初制,两次海试中都出现了各种问题,还需要对船帆进行各种调整。
这个实验过程也充满了危险性,而他又是徐闻嫡子,谁批准他上舰,都要考虑能不能承担相应后果。
后来还是徐闻一锤定音,上就上呗。
不经历点风云,怎么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而且如果有徐明在船上,他们制定相关试验目标的时候,也会考虑些冗余,不会那么极限。
徐明上船后的第一次航行,就是前往唐赛儿所在的新青州运送补给。
前面两次海试,飞燕号都是轻载,这次就是测试运送货物的情况下,会对速度还有船体有怎样的影响。
至于补给,那都是顺带的,也算是唐达的一点私心,让两姐弟见个面。
飞燕号的船长,资格就比盛铭老很多,这种几乎全身都是新技术的舰船,四海商会做了做稳妥的选择。
船长叫丁尤,今年已经五十出头,三宝太监第一次下西洋的时候,他就跟着了,是其中马船的大副。
这么多年浸淫下来,整个大明海军内部,比他资历老的已经没多少。
在海上厮混这么久,丁尤身体也一身的病,本来已经在家养老,被商会好说歹说,总算是请出山。
当然也有很大部分可能,就是飞燕号的速度打动了他,这么快的船。
他别说见过,以前想都没想过,现在居然能自己指挥,所以装模作样矜持一下,就直接接下了船长职位。
船上其他岗位,也都是用得老手,而且身家清白,忠诚上绝对信得过。
这艘船上每一样东西,拿出去都是跨时代的,这也是徐闻放心让儿子上船的原因。
这样都不用配暗卫了,因为不少船员就是暗卫转职的。
丁尤顶着船头风,脚下盖着一张薄毛毯,手里端着一杯热茶,背靠太师椅,优哉游哉地坐在甲板上。
如果把他单独摘出来,放到乡下的大宅中,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悠闲乡绅形象。
但现在是在帝国最先进的飞燕号上,他的这种淡然,表现就是对脚下这艘船,还有船上水手的绝对自信。
而徐明正站在他的身后,根据老船长的口述,飞快地做着笔记,这都是丁尤几十年累积起来的经验之谈,学校里面那些教材的编纂,眼前这位老船长就有份参与。
只是教材上面的知识,因为要有普适性,还要考虑到学员们的接受程度,在很多方向都有所妥协,远不如丁尤亲口说的来得更直接,更何况徐明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现场提问。
等于眼前有个教员的祖师爷在徐明做私人辅导,这个学习速度,那就慢不了。
徐明也知道抓紧机会,这才两天,一个笔记本都快记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