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二虎早早起床,见二丫还在沉睡,就没有惊动她,自己一人去村外出早操。
天光大亮,二丫醒来收拾好屋子,拿起铺在床上的那块白布。
只见白布正中,一道红色的血迹如鲜花一般乍然开放。
二丫拿起白布,伸手抚摸着上面的血迹,就像抚摸着自己最珍贵的东西,良久良久,二丫珍重地把它藏在了柜子里。
这时,二虎从外面走了进来,轻声说道:“这就早起了,还不再睡一会?”
“不了,一会该给婆婆敬茶了,吃完饭还要上工。”二丫回答道。
“哦,那吾等一会儿一起去。”二虎说着话,拿过一根柳枝,蘸上盐巴,递到二丫跟前。
是时,还没有牙膏牙刷,用柳树枝蘸上盐巴在嘴里捅一捅就算刷牙了。
二丫接过柳枝,洗漱完毕,二人一起向堂屋走去。
堂屋中,里正夫妻端正而坐。
里正老婆周氏整整衣冠,不安地对里正说道:“他爹,汝看吾这个样子可否,不要被新媳妇笑话。”
“要得!要得!老娘们整啥子样子,把红包准备好就可。”里正不以为然顺手说道。
“嗯!吾准备了一百文呢!新媳妇不会嫌少吧,毕竟他是官家的人呢!”周氏絮絮叨叨地说道。
“不少啦!前日,村东头老张家娶亲,给新媳妇的红包才二十文……”里正刚说道这里,突然被一声喊声打断,他心里不由一喜。
“阿爹!阿母!二丫给汝等敬茶来了!”一挑门帘,二虎拉着二丫的小手推门而进。
“媳妇,慢来!”周氏见二丫进来,就要起身迎接。
里正一把摁住,瞪了她一眼,哼了一声,周氏会意,立即端正身子。
二丫端着亲手烧制的新茶,轻手轻脚地走到婆婆面前,屈下身子行了一个女儿礼,“婆母在上,儿媳给您老敬茶了。”
周氏立刻笑容慢面,端起茶杯,细细抿了一口,再放下,从袖笼中掏出一串用红纸包着的铜钱,放到二丫手中,轻轻地说道:“只有一百文,媳妇不要嫌少。”
“不少,不少!媳妇谢过婆母。”二丫对周氏又屈膝施礼。
“哎,媳妇,真好,来年给老李家生一个大胖儿子!”周氏扯住二丫的胳膊,笑的合不拢嘴。
今天,她是打心底里高兴,老李家算是后继有人了。
“别愣着了,吾等去吃饭。”里正挥动手臂,像指挥村民一起上工一样,带领着儿子媳妇一起去吃饭。
一瓮小米粥,一碟咸菜,一盆白面馒头,就是他们的早餐。
可能心里想着要去干活儿,二虎“呼噜呼噜”三下五除二地迅速干掉小米粥和馒头,“阿爹、阿母,吾去帮助边产家打谷!”二虎擦擦嘴巴,起身要走。
“慢着!”里正不慌不忙地说道。
“现今有户部发送的打谷机两台一会儿送来,汝去帮忙看着操作,就先从边产家开始!”
“打谷机!那是何物?”周氏在一旁诧异地问道。
“老婆子多嘴,馒头也堵不住汝的嘴。”里正对老婆有些不满。
“吾知道!”一旁的二丫刚好喝完小米粥,马上接过话题说道。
“那是君候陛下发明的打谷神器,专门用于粟谷脱粒,据说一台一天可以打谷二十亩,吾等这几天一直在做这个东西。”二丫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原来此等打谷神器出自二丫的手中,想不到我老李家也能为陛下的生产大业出一份力,哈哈!大善!”
里正手捋颔下的胡须,笑呵呵地说道。
“听汝等这样一说,吾倒是想快些看到此等打谷神器了。”二虎站在一旁,有些急不可待。
这时,门外传来“砰砰砰!”的敲门声,一道声音从门外传来,“里正,里正,吾乃户部田吏,打谷器到了,快来接收!”
里正听了,不由说道:“正好,神器到了,汝等快去帮忙。”
“来了!来了!”里正一边回应,一边站起身,向门外走去。
二丫和二虎也跟随在里正后面,携手而去。
三人来到门外,眼见一名黑衣小吏,带领几个匠人,站在门外。
里正对小吏躬身一礼,“诸位上官,不妨先到蔽家休息片刻,喝一碗热粥。”
“不忙,不忙,还是先忙公事要紧。”小吏对里正一拱手,忽的眼前一亮,对里正身后的二丫躬身一礼,“周主事也在这里,好极了!”
二丫大大方方地对小吏一拱手,开口说道:“此乃敝人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