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黄得功答应道。
紧接着,他的好奇心又被激发起来,于是问朱慈烺“那陛下将往何处呢?”
朱慈烺把他和刘良佐、左梦庚这七八万人放在潼关,那朱慈烺带着十几万大军将到哪里呢?黄得功很好奇。
听到黄得功的问题,朱慈烺迟疑了一会儿,他觉得自己的作战计划没有必要给别人透露。
不过现在黄得功统兵七八万,麾下民夫、辅兵更多,也算是明军中的一员大将,最高级的几位将军之一了。
朱慈烺觉得他有资格知道这些,而且朱慈烺往何处进兵,其实有脑子的人都能猜出来,这也不是什么好隐瞒的绝密信息。
想到这里,朱慈烺便大大方方地告诉黄得功“我要沿黄河北岸行军,抵进京杭大运河后再沿运河北上,收复京城。”
京城距离潼关的直线距离大概是一千余里,朱慈烺说的这条路线,长度大概是直线距离的两倍,也就是两千多里。
之所以舍近求远,是受限于这个时代落后的技术和运输能力,朱慈烺不想这么做也没办法。
自从两宋以来,黄河多次决口,统治中原的政权又不悉心修缮,导致黄河的水运能力越发薄弱。
现在养活朱慈烺的几十万大军就已经超出了黄河水运能力的极限,要不是之前军中携带了大量的粮草,又有大量民夫被动员起来为军队输送物资,只怕朱慈烺的大军早就崩溃了。
现在若不沿河行进,只怕走到一半朱慈烺的军队就不战自溃了。
这点,李闯和螨清大概也能猜到,这就是农耕文明的缺点。
没有大量的牲畜,运输物资就只能依赖人力和水运了,行军打仗十分受制于地理条件。
“不过在此之前,我要先到怀庆府一趟。”说着,朱慈烺邪魅一笑。
豪格被围困在怀庆府城有一段日子了,朱慈烺觉得是时候把他解决了。
远在数百里之外的豪格不知道,在朱慈烺的名单上,他已经是必死之人了,唯一不确定的是,那一日那一刻那一分他会死。
“原来如此,臣祝陛下百战百胜,早日扫清寰宇,一统华夏。”黄得功真诚地祝福道。
不知道经历了多少场战斗,受过多少伤的他,很珍惜在大明获得的一切,自然更加希望大明的未来越来越好。
这是他和那些轻易得到权力的人的区别,轻易得到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降的降,叛的叛。
在处理完潼关的事情后,第二天朱慈烺就先大军一步带御前侍卫亲军、旗手卫、骁骑卫往怀庆府赶去了。
那边有自己之前留下的金吾卫、锦衣卫,足足几万人,若不是为了稳妥起见,光是他们的力量就足够进攻怀庆府了。
毕竟螨洲人也不是什么擅于守城的民族,他们虽然骑战、步战很厉害,但对于城池防御并没有什么技巧。
顶多也就会熬个金汁然后往城头
这一方面,他们和李闯那些流民差不多,唯一强点的就是他们的火器,毕竟有大量汉人降兵的帮助还有汉人工匠,他们的火器质量甚至比腐败的大明还高一筹。
大明太子的全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