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一直在给自己递台阶,领导当然是不想杀自己。从开始把帽子扣青州军头上,便是存了心要拿青州军的人头来保他免死。
但李璋不想这样,这不止是一桩人情债,更是一条当罚不罚的死罪。自己不过是苟活而已,若不能有个名正言顺的说法脱掉这条死罪,日后难免还会被人拿来做文章。
“谢诸位保全之恩,但李璋还是想去试试。”
曹操见李璋不像是在说笑,也收敛了笑容:“军中无戏言。若青州军溃败,你即便能活着回来,军法无情你应当清楚。”
“谢大将军成全。但李璋尚有一事相求,请大将军准允。”
“若是事关作战,但说无妨,当不着个求字。”
“请大将军先下书到雒阳与那张济。就说张绣已归顺了朝廷,透露出城内已无兵卒可遣,只剩下白波军那些贼寇,不堪为用。大将军语气要坚决,限期两日之内必须投降,否则便发兵攻城,城内之人一个不留。”
曹操面露诧异,虽是从张绣的表现里可以看出雒阳城内兵马必定不多,但也没敢去把话说死。按张济对张绣的了解,自己的侄子即便被俘,也应该不会就这样背叛自己。若是想法出了偏差,反倒会让张济看出破绽来。
“世民,你是如何得知城内没有兵马?莫非路上那张绣已对你透露过?”
“没有,张绣硬气得很,无论如何也不肯透露半句。”
“那你对张济把话说得那么满,万一判断有误,岂不反倒让张济看出端倪来?”
“回大将军,正是要让张济看出端倪来才好。”
“唔?”曹操一时也摸不着头脑。
“若是李璋猜错,张济手头还有可用之兵。来日再去攻城,彼方必会展示更多的兵马,以显示实力,打击我方士气。到时李璋正面进攻,元让可领人从西面同时发起攻击。表示我军不在乎他有没有兵马,也必须夺下城池的决心。张济此来只为求立足之地,并不想倾其所有与我军同归于尽。只要气势上可以震慑住他,他必不想就此鱼死网破。便会趁仍有资本之时,与我军媾和。”
“若是李璋猜的不错,张济已无兵卒可调。更会拼了命与我军周旋,以求寻得脱身的机会。”
“此战关键不在于彼方,而在于大将军是否有非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曹操眼前一亮,李璋的话说到了自己心坎上。
这场战争虽是事关兖州的战略安全,但更多是为了展示自己实力的面子之战。两战受挫,死伤了不少精锐,心里头不免也有了动摇。怀疑起是否有必要为了一座废都舍弃如此多的精锐兵马。
李璋点醒了自己,重新想起这场战争的意义。不在于能否击败张济,而在于不能让天下人生出轻视曹操的心思来。
此刻心中再次燃起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每逢自己受挫之时,若非总有那么个人站出来,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自己可能根本走不到现在这一步。
无论是当初的戏志才、荀彧、荀攸。
还是现在李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