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泽轩这般谦虚,魏征忍不住暗暗点头,自从两个月为解决百姓干旱问题发明水车后,魏征看李泽轩是越来越顺眼了,不过李泽轩却一直都没让魏征顺心,按照魏征的意思,李泽轩本身才高八斗,就应该走文臣路线啊,可是现在不仅担了个玄甲军参军之职,这回还在龙门关跟突厥大军干了一仗,这是偏离文官的轨道越来越远啊!
“呵呵!你可以不求赏,但朕却不能不赏!不过你这次不仅只是这一件功劳,待会儿朕再数功并赏!”
李二笑着摆了摆手,说道。
其实老李之所以对李纲的事情这么上心、还专门将这件事情拿到早朝上来说,这与李二对于李纲老先生人格魅力的欣赏是分不开的。按照正史,李二登基之后的第二年就邀请李纲担任李承乾的老师,要知道李纲可是担任过李承乾和杨勇的老师啊,老李却愿意将这样一个身份敏感的人当自己爱子的老师,足以见得李二对于李纲的学识是多么钦佩和认同。
除此之外,正史之中,李二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后来李纲患病,李二不仅派了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后面还亲自去慰问。这种待遇,估计也就只有李二最为心腹的臣子才能想到。
虽然李泽轩穿越到到大唐,让历史的轨迹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偏折(李纲没有做李承乾的老师,而是来了炎黄书院当先生),但老李对于李纲的敬重却从来没有变。
“数功并赏!”
听到李二说出这四个字,殿中的文武百官全都一脸复杂外加惊讶地看向李泽轩,要知道李泽轩今年才十五岁,却已经是大唐国侯了,若是再行封赏,那……就太可怕了!
牛进达、李靖等跟李泽轩关系亲近的武将,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什么惊讶神色,他们只会为李泽轩取得的成就而感到开心!
坐在上首的李二这时开口道:“半个月前,关中地区爆发蝗灾,各地百姓惶惶不可终日,同时,在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暗中推动下,民间谣言四起,而这个时候,永安侯带领十几万只鸡组成的天鸡大队,从蓝田县出发,逐县灭蝗,横扫整个关中大地!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天鸡大队便灭了七十多个县的蝗虫,惠及数百万庄户,不仅稳定了民生,更加稳定了民心!
自古历朝历代,每遇大蝗灾,定会有无数百姓为了逃难而背井离乡、流离失所,贩儿卖女之人间惨剧更是层出不穷!可如今我大唐遭遇蝗灾,其蝗灾规模和程度,皆远超以往,但是在永安侯天鸡大队的帮助下,大唐不仅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民,蝗灾情况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稳定和控制!这一切,永安侯功不可没!”
算算日子,从蝗灾发生到现在,将近有半个月的时间了,天鸡大队的救灾工作也已经进入到了尾声,大唐一共有一百多个州县遭受了蝗灾,这半个月来,天鸡大队救过灾的州县便有七十多个,剩下的那二三十个州县已经完全来不及拯救了,因为半个月的时间,足够蝗虫将庄稼全部给吃完,这些州县的百姓,只能依靠朝廷拨发赈灾粮食了!
不过话说回来,让朝廷去供应三十多个州县的粮食,总比供应一百多个州县的粮食要轻松得多,以大唐当下的粮食储备粮来看,向三十多个州县同时调拨赈灾粮,完全没有一点问题!
所以说,李泽轩的天鸡大队这次算是帮了李二大忙了!要不然,大唐这次可是要伤筋动骨了,不说别的,最起码救灾之后,朝廷短时间内肯定是没有余力再去组织大军,进攻草原了!
现在因为李泽轩的天鸡大队,让这次蝗灾造成的损失无限缩小,正因为如此,老李之前才有底气向文武百官发动战争动员令,号召朝堂六部官员在三个月之内,整肃出一支三十万大军,出征草原!
“先造水车解旱情、活百姓,如今又以天鸡大队四处灭蝗,稳定民心,老臣认为,永安侯大功于社稷,该赏!”
李二话音刚落,魏征山前一步,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