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道,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说,不可学,不可重现!
就算是同一个人,譬如重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修出来的大道,也不会完全相同,这就是道之特性——世间不会存在完全相同的道。
所以,庄敬想要证明这灵神境本来要走的路,和现如今所走的路并不相同,难度之大,无法想象。
庄敬的神识掠过自己的识海,掠过自己的三大灵婴,再看向自己的肉身,一切,都在自己眼前,安静如常。
再走进自己的神庭,看着那亿万飘荡的信仰丝线,他很想知道:借助小火苗,他有了这么多,那么,如果小火苗不在,他又将何去何从?
神庭之内的神像,单单是轮廓,都已经让人无比震撼:神像还没有清晰的眉眼,但是,气势已是磅礴浩大,身姿威武之极。
神道之途,自己已经选定了,不管要经过多少艰难险阻,这一条路自己都要走下去。
现在,就是证明的时刻。
庄敬知道,自己要做的,是把当初进境灵神境的所有“方法,”统统抛掉,而是重新出发,用现如今自己的神道,进入灵神境。
世间万法,本就是都为人所创。是以,就算是难,也不过是跋山涉水而已,绝非无路可攀。
这样的想法让庄敬振奋。
修行至今,其实多是在奔忙算计之中,于道途上所耗费的心力,多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活下去。
现如今身处天波木界,四周还有上界的悟道灵物大荒悟道兰,正是合该自己静心修持,重新捋清前路的最好时机,此时不奋勇,还待何时?
庄敬的气息越发沉稳。
不知多久之后,守在大荒悟道兰之外的承天器灵,却是奇怪:庄敬的气息,竟然逐渐的在低落,也就是说,他正在朝着灵婴境巅峰滑落。
这样的情境,承天器灵从未曾见过。
修士在进阶之时悟道,气势都是一节节攀升,直到抵达破境之时,才会有诸般劫数前来。可是,在进阶之时气势就回落的,闻所未闻。
承天器灵忽然有一丝担心:庄敬是不是此刻心绪不宁,有事挂心,导致如今心神混乱,心魔从生?
否则这气势又怎会如此变化?
不过,这一切,自己都已经不能伸手,都只能靠庄敬自己度过眼前的难关!
最多进阶不成,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庄敬本就是非常人,行非常事才算正常。
世路崎岖,没人敢确保自己每一步都是顺利相伴:庄敬想必更清楚这一点。
微风徐来,四周有淡淡的烟气升起,都带着无尽的生机和活力,四野之间,满眼苍翠,着实是人间妙境。
大荒悟道兰之内的庄敬,和大荒悟道兰之外的血魔、承天器灵各自静止。
庄敬不知道的是:自从他一开始思索,四周开始多了许多莫名的声音。
庄敬自己并不能听见。但这声音忽高忽低,却是实在有人听见,比如:血魔。
大道之音,出现在天道共鸣之时,出现在天道激扬之地,出现在天道轮转之侧,出现在天道显化之所——无所在,却又无所不在。
这个,是求不来的。
这一点,很像是世间的某些人:平平淡淡不求不拜,却得天道眷恋;某些人每日间求的真诚,拜的热烈,最后却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无他,唯天道耳。
庄敬决定从最初开始,一点点的捋清自己的修道之旅。
这得亏他是修士,什么事都记得牢靠,否则,早忘得丢三落四,这回忆就没有了任何价值。
神道是什么呢?是信仰之力吗?可是若是信仰之力,世俗界的道观、尼庵、山神等等尽皆吸收信仰之力,说穿了还只是一层低等级的交换而已,这又哪里算得上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