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一百六十六章(2/2)

梃击案!

明万历朝,因立太子曾引起朝廷激烈的争论。

万历帝长子朱常洛为太后宫女王氏所生,极受冷遇。

而宠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万历帝所钟爱,郑氏与万历帝密誓立常洵为太子。

朝臣依据封建王朝太子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纲力争,但万历帝总以各种借口拖延,直至皇太后施加压力,始于万历二十九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也封常洵为福王,藩国洛阳,这就是万历朝围绕确立太子争论了15年的“争国本”斗争。

从万历二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又斗争了13年,直至福王离开北京赴洛阳就国才真正确立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

但宫闱的权力之争仍未停止。

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1615年五月,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

“这是狠人,用木棒闯皇宫,真狠人!”

“后...”

导游拔高声音,压过冯希蕾的吐槽,“被内监捕获。

对张差梃击太子宫之事,朝内争论不一。

支持郑贵妃倾向福王为太子的臣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

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

经刑部十三司会审,查明张差系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宫。

此案的发生,震惊了宫内和朝野。

万历四十一年也就是1613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

万历皇帝极力调解皇太子与郑贵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责郑贵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由“张差所为,必有主使”改变为“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

此外,万历皇帝又召见群臣,表示怀念皇太子的保护人皇太后,以示自己立太子的诚意。

他明令除惩治张差等人外,不许波及无辜人,以解脱郑贵妃。

此案结局,张差磔死,马三道、李守才发远方戍守,太监庞保、刘成在内廷击毙,梃击案掀起的轩然大波暂时平息。

然而宫闱争斗并未真正结束,梃击案与宫内权力之争是否有牵连,至今未有定论,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以我,一切都是阴谋,就是为了坐进乾清宫,就是宫内权力之争的显着表现!”

咳咳...

导游又清嗓子,打断冯希蕾的吐槽,“我们再红丸案!

朱常洛自幼不得其父喜爱,13岁才出阁读书,又长期辍读,经历坎坷。

即位前的几十年中,他孤僻、压抑,遂沉湎酒色,恣情纵欲,这无疑影响到他的身体健康状况。

朱常洛即位后,颇具心计的郑贵妃为保全自己,取悦新帝,从侍女中挑选了8名能弹会唱的美姬进献给泰昌帝。

郑贵妃又竭力笼络泰昌帝的宠妃李选侍,二人谋合,欲以美人计为己请封皇太后和皇后之号。

贪婪酒色的泰昌帝纳8姬后,本已虚弱的身体,不几日更是“圣容顿减”,“病体由是大剧”。

此时,司礼监秉笔、掌管御药房的原郑贵妃宫中的内医崔文升入诊帝疾,他本应用培元固本之药,却反用去热通利之药,使泰昌帝腹泻不止,委顿不堪。

崔文升的进药引起朝臣的惊诧。

舆论认为崔文升进药是受郑贵妃指使,欲置皇上于死地。

此后鸿胪寺丞李可灼又自称有仙丹妙药可治帝疾,对其药大臣们多不主张皇帝服用。

泰昌帝惧怕死亡,决计服用。

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进饮食,再进一丸,于次日凌晨即亡。

此药为红色,称“红丸”,以铅为主,以参茸为副,两丸服下,本已元气大赡皇上元气提出,成为脱症。

大臣们联想到梃击案以来的风波,不禁疑窦丛生,所谓“张差之棍不灵,则投以丽色之钊;崔文升之泄不逮,则促以李可灼之丸”,这一系列事件岂非正是有目的地陷害皇帝吗!

继泰昌帝而后新登极的启皇帝朱由校迫于舆论压力,罢免未力阻李可灼进药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将崔文升发配南京,李可灼充军,此案草草收场。

但泰昌帝之死究系何因,始终未解,红丸案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中毒被,吃铅能不中毒么?”....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