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吃完了这些糕点,想来贾敏的弱症会好上许多,将来去根去病,也方便去京城寻她。
第二日,黛玉身穿一袭淡紫色裙装,外披浅粉色蒙纱披肩站在堂中拜别父母,身后跟着走路歪歪扭扭的雪雁,林如海一见便皱了眉头。
“敏儿,你昨夜挑选的那些丫鬟婆子们如今在何处?雪雁还是个奶孩子,她脚伤还未好,此行就不要跟去了。昨日挑选了几十来人,想来一路上也是够用的。我又写信寄往京城的旧友,黛玉在京中若是出了事,他们自会照顾着。”
贾敏刚拿起手帕拭泪,听闻这话,却笑道:“老爷这话说的不妥,黛玉从小便与雪雁一同长大,她虽然乖巧听话,但乍一分开,身边也没个熟人跟着,难免心慌。雪雁的脚伤无大碍,不过是扭了一下,至于那些丫鬟婆子,一早便跟着那位十三爷去了船上,老爷无需操心。”
林如海点点头,将小黛玉的手紧紧地捏着,放在大手中搓了搓,又牵起贾敏的手搁在二人手上,眼泪簌簌的掉。
“玉儿此行,没有父母陪护,千万要留神自己。若是受了委屈,只管一一还击,有什么难处爹娘替玉儿兜着,爹爹豁出老命也要上京替你讨还公道。爹娘别无所求,只想你能开心的长大,可记住了?”
“玉儿记得了,请爹娘放心。”
黛玉心中感动,同父母说了几句,转身便离开了林府的大门。
而此时的姑苏东街口码头,一艘偌大的船只停靠在岸边,船头打着五彩的纸灯笼,船身以纹龙雕刻,尾部又以龙凤呈祥的刻画细细雕琢,甲板堪长,船中带有小型仓库、主卧、客卧与几间侍从小屋,码头边上站着许多观望的人群,人人叹为观止。
而在大船的身后,一艘小不起眼的江南乌篷船停在岸边,一位老翁顶着草帽摇船,看上去破败不堪,就像是大船未成年就出来养家糊口的小儿子。
荣国府派来的丫鬟婆子们便是乘此船而来,来时路上还不觉得什么,此时一见那艘大船,眼睛立刻就直了,期期艾艾的凑过去,想跟在林府的丫鬟后面混进船上,却被胤祥一把喝住。
“你们几个,下来!”
胤祥瞧着那些丫鬟婆子,冲着那乌篷船努了努嘴,眼神中带着戏谑,“旁人都说狗不嫌家贫,你们总共也没派几个人来,那小船足够了,眼巴巴的瞅着这里作甚?我这船上都是黛玉妹妹的家什,弄坏了也是要赔的。你们既是荣府派来的,本公子这小船也容不下你们这几个大佛,赶紧下去,休让我废话。”
丫鬟婆子们何曾受过这等欺侮,眼见着黛玉从远处而来,身后还跟着一瘸一拐的小雪雁,几人立刻就涌了上去想跟黛玉讨个说法。
料想黛玉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见到这种阵仗怕是要吓得说不出话,为了息事宁人也会允许她们上船。
谁知黛玉见她们蜂拥而上,只是冷淡的撇了一眼,嘴角噙着笑:“荣府说特意派人来接,从这船上也能略略瞧出一二,果真是十分真诚,特意找了这等好船。只怕我无福消受,诸位嬷嬷有劳大驾,替我接了这福分。”
小黛玉手中抱着买来的姑苏美食,绕开愣在原地的丫鬟婆子,同胤祥一起登上了大船。
“呸,也不看看你们是什么东西,也敢同我们姑娘叫板。”
小雪雁调皮的做了个鬼脸,蹦蹦跳跳着跟在黛玉身后上船,看着那些婆子们灰溜溜的上了乌篷船,扎堆的挤在船板上,心里自然十分欣喜。
姑娘如今似乎与往日不同,口舌也伶俐了许多,日后也能少吃些苦。
船一路北行,黛玉与胤祥等人一路舟车劳顿,很快便来到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