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晋陞成第阶之后,大多数生命的修行都从积累物质能量或是其他什么东西变成了积累混沌之气,把虚空中四处游荡的混沌之气变成自身可控的东西。
按理来说,接下来的修行之路应该是逐渐积累混沌之气,最终把这些混沌之气凝聚成类似金丹之类的东西,然后再干掉其他同样摄取混沌之气修行的第阶,成为整个虚空中唯一的主宰——但这些都只是幻想罢了。
——因为虚空,是无限的、不可量化的。
—————
现代科学家有一个常识,宇宙是在一次bào zhà中诞生的——也就是宇宙**ào zhà理论。
最开始的宇宙,是某个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热量无限高、任何物理定律都不适用的奇点。
在无限的热量下,几乎任何物质都无法存在,可以说这时候的宇宙只是个无限浓缩的能量团——然后在某天,这个奇点bào zhà了。
bào zhà究竟是因为什么现代科学家已经无法考证,这就像是每个人都不可能参加自己亲生父母的婚礼一样——在bào zhà产生经过了一个普朗克时间之后,这个能量团的温度已经下降到了引力能够独立存在的地步,出现了假想中传递引力相互作用的引力子,但是其他作用力仍然和能量团保持着一体。
又过了刹那,温度下降到了某个阶段,夸克、玻色子、轻子形成,强相互作用力也已经可以分离出来,而弱相互作用力以及电磁力仍然统一在电弱相互作用,宇宙的时间以及空间开始发生暴涨。
紧接着,暴涨停止,质子、中子以及他们的反粒子形成,玻色子、中微子、电子、夸克以及胶子也已经稳定下来,温度也下降到了足够电弱相互作用分解成电磁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地步,轻子家族则需要宇宙继续冷却片刻才会分离出来,其中中微子一旦退耦,就可以自由穿梭空间,并且可以被探测到。
再然后,中子和质子的数量逐渐增多,温度持续下降,原初核合成反应开始,各种原子逐渐出现在宇宙当中。
又过了一段时间,核合成反应停止,那些正负电相等的中性原子还未形成。
**ào zhà几十年过后,电磁辐射的波长被拉长,光子辐射能量密度随之减小,物质密度同样减小却远比光子要慢,最终在**ào zhà万年后反超能量密度,变成了宇宙的主导者。
**ào zhà三十万年后,宇宙温度下降到了三千度,化合作用使中性原子形成,宇宙主要成分为气体,并逐步在引力作用下凝聚起来,最后凝成恒星以及恒星系统。
之后的发展自然不用多说,恒星在引力效用下不断坍缩制造出各种原子物质,而这些物质则成为了形成现代宇宙的基础。
——那个在bào zhà中诞生了宇宙的‘奇点’,就是虚空。
虚空符合那个奇点的一切描述,不论是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无限高热量无限高还是物理定律完全不使用都完全相符,只有体积无限小对不上——但是以虚空的神妙,也许它即是无限大也是无限小呢?
然而在理论上来说,这个奇点应该会在无垠宇宙诞生之后而消亡,不可能像是现在这样宇宙本身和衍生出宇宙的虚空保持共存的状态——除非诞生宇宙的原因并非是奇点bào zhà。
没错,诞生宇宙的原因并非是奇点bào zhà——至少在本中不是奇点bào zhà。
如果说虚空就是那个奇点能量团的话,那么在世界诞生之后虚空就会化作世界本身,不断向着‘外部’膨胀——但是在本中身为最高单位的东西就是虚空,那么就不可能存在所谓的‘外部’。
那么,世界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就像是水中的气泡,
这些气泡并非通过外部注入气体产生,而是水分子中本身所含的气体组合而成——儘管在现实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由水中的气体所组成的气泡就是世界,而那些水就是虚空或者说混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