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盾就这样被荀林父召回都城。在返回后的第一次朝会上,赵盾要求史官董狐叙述下他离开新绛这段时间都发生了什么。
董狐展开简,一件件出所发生的事,到最后道“赵盾弑灵公。”念完扬起手的竹简对着众大夫晃了几下。
赵盾“不是、不是、不是我干的!”
董狐走近一步盯着他“你身为正卿,逃亡不越境,返国不诛贼;不是你又是谁?”
赵盾“呜呼!‘我之怀矣,自贻伊戚!’的就是我吧!”
董狐“我只记录事实,评判功与罪是他饶事。”
孔子后来“董狐,真是古时之良史,记事毫不掩饰当权者的过失;赵盾真是古时之良臣,蒙受冤屈却没有用权力消灭真相。”
插曲结束后,大臣们便开始讨论继任者人选问题。晋襄公只有灵公一个儿子,灵公又没有儿子有也不可能继承君位,公子雍也在公即位后又驱逐了惠公的儿子们。公感到这个办法确实有利于公室稳定,因此就将它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下来。公认为外姓和舅甥无法篡夺君位,所以比兄弟们值得信任。”
赵盾继续问“那我应当信任我的兄弟们吗?”赵衰顿时语塞,一个字也不出来了。
晋公即位后把自己的一位公主赵姬嫁给赵衰。赵姬婚后不但要求赵衰把叔隗和赵盾召回,还使叔隗做了正妻,使赵盾成为嫡子。
赵姬后来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三个儿子。赵同、赵括与赵盾面和心不和,两兄弟自视血统高贵而不把赵盾放在眼里上。
由于赵盾是个特别看重亲情的人,所以他感到十分失落,继而又产生了巨大的恐惧心理;他年少时询问父亲的那个问题,现在终于找到答案了他信不信任兄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兄弟们不信任他。
于是赵盾主动让出了赵氏族长的位置,将它送给赵括,并且道“赵括是君姬氏最喜爱的儿子。如果没有君姬氏,我如今还是个狄人。”
晋成公批准了他的请求,这样一来赵括就继承了赵氏家族。
但是对于公室而言,赵括的地位十分尴尬因为卿士掌握在非族长手;对于家族来讲,赵盾的地位又十分尴尬国家卿士竟然不是族长。所以赵盾干脆把自己从赵氏家族分出来、自成一氏,世人称之为“旄车氏”。
如果后来不是因为赵括、赵同被杀,而赵盾的孙子赵武又改回赵氏,战国七雄的赵国恐怕就要哦称为“旄车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