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13章、核爆前夕(二)(2/2)

<strong>auzw.com</strong>

“军团长,这事不用您强调,我们早就一个村一个村地通知过好几遍了,奈何人家不听啊!他们说,宁波这地方,台风每年都要来上几遭,大风大浪什么的,他们这些海边人家早就习惯了。灾难之前具体有什么征兆,到底要怎么对付,比咱们熟悉得多,不用咱们这些外行人来指手画脚的!”

那位团长苦着脸说,“而且,关于这次强行疏散,地方上的某些干部意见很大,说我们这是在学习满清的‘迁界禁海’,大大的劳民伤财不说,还放弃了海岛上的那些老百姓,不管他们的死活”

“瞎琢磨!我们红军啥时候说过要放弃舟山列岛了?好了,不管人家有什么怪话,我在这里给你下死命令!哪怕是用枪赶,你也得在今天太阳下山之前,把老百姓都给我从海边迁走,或者至少要躲到山上的高处。要是办不成,我就唯你是问!”寻淮洲一边疾言厉色地发作道,一边又摸出了那份命令电文。

“鉴于上次最后通牒的时限已过,以至高无上的全人类解放事业为名,我在此签署对日本九州岛北部的灭绝令,数十万的生命就此为世人遗忘。这是对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警示,让它们再也不敢轻易忽视一切被压迫民族的愤怒咆哮为此,希望浙东沿海地区的部队、游击队和地方干部,切实加强努力,尽快做好海滨居民的后撤疏散工作,以防伤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同胞”

“从日本到宁波,起码隔着上千里吧!”他狐疑道,“未来大杀器的威力,真有那么厉害吗?”

日本,长崎港

这座九州岛北部的优良港口,位于日本列岛面向大陆的最西端。一向是日本和东亚大陆,乃至于整个外部世界交流往来的窗口——在日本锁国的江户幕府时代,长崎是唯一得到幕府特许,允许跟中-国与荷兰通商的对外交流口岸,也是那个时代日本人接触西洋文明的唯一渠道——数以百计的小岛,在长崎港外星罗棋布,从而在各岛之间的水域,形成了一个个优良的避风锚泊地,停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轮船。

由于缺乏广阔的沿海平原,长崎的市区从海边的浅滩一直延伸到了内陆的山上,在远离海边的丘陵地带,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座座和式传统建筑,而港口一带的繁华商业街,却点缀了许多西洋式样的楼房。码头栈桥上,一群群头上勒着白布带子,下身穿着短裤的矮小日本苦力,正在穿梭往来着搬运各种货物。长崎市区郊外的坡地上,被辛勤的日本农夫开了梯田,种着稻米和杂粮,杂乱得如同印度僧侣的袈裟。若是仰首极目眺望,还能看到岛原半岛上的云仙岳,那覆盖着大片阔叶林,被笼罩在云雾之中的巍峨山体

这就是日本,一个布满了火山和温泉、在频繁的地震中寝卧不安的国家;一个自夸是东西方文化熔炉,时而自卑又时而狂妄的国家;一个在几张榻榻米的纸板房中,做着称霸亚洲的帝国梦的国家;一个总是拼命学习一切知识却又总喜欢拿老师开刀的国家;一个讲究花道和茶道之类的风雅之事,却又乐衷于疯狂屠杀异国百姓的国家一切的美和丑都在这里被奇特地融合;一切的善和恶都在这里被巧妙地混杂,一切的文明和野蛮都在这里被重新锻造——而现在,这个偏僻的东亚岛国,正值其历史巅峰的最辉煌时刻!

——虽然,在那些蔑视黄种人的欧美白人眼中,这个自吹自擂的日本帝国,依旧不过是个小丑而已。

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美国海军最近刚从西海岸调来的“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以及跟随前来的驱逐舰、轻巡洋舰、医院船和运输船,犁开一道道雪白的浪花,在日本引水员的带领下,缓缓的穿过拥挤的航道,驶向锚泊地。无数美国水兵拥挤在甲板上和舷窗边,吹着口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陌生岛国的风光。

随着船速的放慢,许多聚集在码头附近的日本小木船都围了上来。船夫们穿着破旧的袍子,光着两条罗圈腿,头上勒着用绳子拧成的布带。举着一筐筐的水果、鸡蛋和蔬菜,隔得远远儿的就朝几艘军舰上面吆喝叫卖,努力推销。生硬怪异的英语混合着关西日语方言的嘈杂声音,顿时在港湾内乱糟糟地响成一团。

在小贩们的热情吆喝声之间,原本杀气腾腾的美国舰队,霎时间就变成了一片熙熙攘攘的水上集市。随着这支舰队相继停机下锚,没过多久之后,几乎每一艘船只之间都有小木船在来回穿梭叫卖,还有吊篮和荡索在凌空飞舞,以便于将水手或翻译放下去讨价还价,然后又将各式各样的生鲜食品拉上甲板<!--rm-->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