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石原的那些后辈们,却只有升官发财的野心,没有石原的才能——你石原不就是搞了一个“满洲事变”就一举成名了吗?你会我也会,于是大家伙一拥而上,各种各样的“事变”像雨后的狗尿苔一样,把日本陆军参谋本部都要给搞傻了!而日本陆军的一切长期战略计划也就成了废纸,因为前线军队完全就是处于失控状态,拉都拉不住这回石原莞尔到华北来遏止“天津军之暴走”,责问那些无视军纪的参谋军官的时候,就被他们毫不客气地讥讽说:“我们只不过是模仿石原阁下当时在满洲事变中的作法而已”。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你石原莞尔能捏造军令做了初一,咱们这些后生晚辈又为啥不能做十五?
这帮大脑中二病恶变晚期的青年参谋军官,甚至还胡诌出了这样一套理论——要保卫日本,就要占领朝鲜半岛;要保卫朝鲜半岛,就要占领中-国东北;要保卫东北,就要占领华北;要保卫华北,就要占领全中-国;就要占领南洋;就要占领澳大利亚;就要这侵略扩张的口号实在是狂到了没边,令人叹为观止。
可是,就算雄心勃勃的大日本皇军有这样的好胃口,皇军背后的大日本帝国能有这样雄厚的国力吗?
在石原莞尔看来,日本眼下的国力还是很贫弱的,工业和经济在列强之中都是敬陪末座,出口创汇的主要商品居然是生丝和花姑娘——也可以说是“性.奴隶”——为了维持陆军和给海军造巨舰,赋税收得死重死重,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以至于美英经济学家在调查过后,都奇怪日本人为啥压迫成这样都还没造反。
更糟糕的是,这些年的日本又跌进了经济危机,尤其是东北部农村,更是遭受了明治维新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减产。农民不得不以草根为食,他们的女儿被买去“下海失足”,儿子被征发去满洲“保卫国家利益”。就算儿子寄回了军饷,在地主的逼迫之下,这些钱也不能用来赎回女儿,而必须首先去付地租和税金
石原莞尔知道的另一桩悲剧,就发生在一位儿子被征发到满洲当兵的农民父亲身上——儿子在被征发去满洲之前,写了封信告诉乡下的父亲,但是忘了贴邮票,而他的父亲因为付不起区区4分钱的邮费,却不能收信又过了一个月以后,父亲悲伤地接到了儿子在满洲战死的正式通知
所以,在石原莞尔少将的眼中看来,这些前线参谋军官不断违反军令,挑起各种事变、擅自扩大战争的做法,完全就是一种赌徒的心情。他们其实并没有必胜的信心,只不过用豪言壮语掩盖着内心的恐慌,企图靠一场赌博来让自己飞黄腾达、加官进爵这些人或许以为,就算输了最多也不过是切腹而已,军人又有哪个是怕死的?可他们在作出决断之前,似乎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们投下的赌注可不仅仅是自己的前途和官职,还有成千上万将士的生死和整个大日本帝国的命运啊!这不是公器私用吗?
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懂得“在发动战争之前就要考虑如何结束战争”的道理,挑衅开战的唯一目标只是自己的出名和升官像这样根本不顾日本的实力和长远的战略,一次又一次自说自话地随意挑起战事,最终只会让日本帝国陷入长期全面战争的泥沼中不能自拔!偏偏以自己身为“满洲事变”主谋者的身份,根本没有任何立场去教训这些后生晚辈——因为他自己就是靠着“满洲事变”赢来了荣华富贵!
——如果只是前线少壮派参
谋军官暴走,只要军部狠下决心,勉强还能管束得住。等到整个军部一起暴走之后,恐怕任何战略家都控制不住局势了——中下层的人都想效仿“九一八事变”搞军事冒险来升官,上层的大佬利用下层军官的诉求,把他们当枪使来打击异己基本上就和后世的日本政治一样,都是为了自身的权势地位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无非是后世用选票,当时用子弹和炮灰
于是,石原莞尔在日记里忧虑地写道“如果进入战争状态就一定是长期持久战,什么‘惩罚支那,数月间蒋政权就会崩溃,所以只需要短期决战’是极大的错误。一直到明治维新为止,支那都是亚洲的霸主国家,而令周边所有国家感到害怕,日本人则从甲午战争战胜了清国以后,就认为支那是一个衰老的国家,而看不起它然而,支那有自古而来的高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开战,我国有可能逼迫支那进行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支那的决心和意图而我国是绝对打不起持久战的”
幸好,就在这个皇军即将滑入深渊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个“上海赤军事变”,让石原莞尔终于找到了突破僵局的一线曙光,并且成功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