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29章、上海滩的众生相(四)(2/2)

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

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字里行间,皆是渗透着一丝淡淡的悲凉与壮烈,彰显出对于国破家亡的哀怨和不甘。想起眼下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同室操戈、汉奸猖獗的悲惨时局,更是让人感到痛心疾首,义愤填膺。

呃,生活在这个年代的鲁迅先生显然还不知道,这是金奇娜抄的四世同堂主题歌词

正当鲁迅再次叹了一口气,准备提笔把这封信写完的时候,却突然被外面的一阵喧哗声打断了思路。

他最初是不想理睬的,但是后来听着外边的人似乎是在叫喊自己,鲁迅只好皱着眉头推开窗子一看,只见一位相识的晚辈作家正站在楼下的大门外,挥舞着一张报纸朝他高声嚷嚷:

“先生!先生!出大事了!您快开收音机!苏州已经在昨天插上红旗了!”

于是,面对着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鲁迅的头脑在一瞬间陷入了呆滞和空白

上海江湾,国民党上海特别市的政府大楼

这座充斥着摩登洋气的奢华楼宇,此时却不复往日的庄严和肃穆,在一处处门洞里往来穿梭的官员军警,全都脸色难看得吓人。尤其是在其中的一些办公室里,甚至已经升起了焚烧文件的火焰和青烟

上海特别市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吴铁城,瞪着满是血丝的红眼,犹如困兽一般在办公室里转着圈圈。

看着地图上那根从苏州直插向上海的粗大箭头,他感觉自己就快要疯了!

——该死的赤-匪就要从西边打进上海,而他却根本没有力量打一场防御战!

但无论形势如何绝望,上海这块风水宝地都是绝对丢不得的!

作为蒋介石的亲信,吴铁城深知,上海是中-国的交通枢纽、南京的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同时,上海又是帝国主义各国在华势力的大本营、江浙财阀的重要据点,是蒋介石政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和金融支柱。蒋介石在当初就曾特别提醒吴铁城:“上海非普通都市可比无论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问题无不以上海特别市为根据,若上海特别市不能整理,则中-国军事、经济、交通等不能有头绪。”

如果是在“一二八事变”之前,吴铁城还不会感到这样的头疼——在“一二八事变”爆发之前,上海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以及国民政府的钱袋和命根,被视为中-国的第二首都,常年驻扎着数万大军,即使是决定南京国民政府命运的中原大战,在长江以北打得如火如荼之时,蒋介石也从未放松过对上海的控制但问题是,随着“一二八事变”的爆发、演变和淞沪停战协定的最终签署,在日本人的强大压力之下。如今的上海已经被划为非武装区,国民党的正规军早已全部撤出上海地区。

因此,吴铁城身上兼着的这个所谓“淞沪警备司

令”的头衔,如今差不多就是个空架子。他的手底下除了作为“非正规军”的上海保安总团和上海警察总队之外,根本没有任何像样的正规军可供调用。

更要命的是,上海城区辽阔、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民国以来就有“守上海而不战于上海”的说法。现在也不是十五年之后,汤恩伯与粟裕统兵数十万大战上海的年头,在上海郊区还没有那么一圈钢筋混凝土堡垒和壕沟、地雷的坚固工事,更没有囤积军火弹药——事实上,如今的上海根本就是一座不设防城市!

所以,仅仅凭着手里的这点“非正规军”,吴铁城是根本没有办法守住被租界分割的上海市的。

在这位焦头烂额的市长大人看来,如今唯一比较合理的对策,就是尽可能地凑出越多越好的兵力,沿着铁路线和公路线节节抵抗,阻滞赤-匪的推进速度,为上海特别市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对外求援

而在过去的几十个小时里,吴铁城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孙立人带着的第一波援军,刚刚赶赴苏州前线,吴铁城市长就想尽办法在上海集结了剩下的部队,用尽了威逼利诱,逼着这票人一路摸黑赶往昆山布防。既是作为孙立人的预备队,也是在以防万一的情况下,用于构成拱卫上海的第二条防线。<!--rm-->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