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民国的军阀部队里面流传着一句语,“老兵怕机枪,新兵怕大炮”。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当时国内各路军队配属的大炮数量都非常少,而且质量也比较差,多半都是外国淘汰的二手货。
更糟糕的是,民国时代的炮兵素质也是低劣得惊人,很多炮兵居然不会进行直瞄射击,因为大部分军阀的炮弹都需要进口,不仅价格非常昂贵,有时候还买不到,所以数量非常稀少,结果就导致炮兵在训练时舍不得用,到了在战场上只好乱打一气,乱射一气,跟过节放烟花一样。比如说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时候,东北的奉军明明拥有绝对优势的炮火,但在战场上几乎没能起到什么遏制效果,外国观察家都表示他们完全看不懂奉军炮兵到底在把炮弹往哪儿打,似乎纯粹就是为了放个响给自己壮胆
结果,在当时国内的军阀混战之中,炮击往往只具备象征意义,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马队包抄和步兵对攻——那些刚入伍的新兵没有听过炮响,不知道炮弹会落在什么地方,加上炮声非常大,所以会感到很害怕。但老兵却知道,这种没有准头的炮火,能打中人的概率比中彩票还低,远不如机关枪要命。
可是这样一来,各路军阀对于购置火炮这种昂贵东西的兴趣,也变得越来越低了。以至于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之中,居然会拿日军的装甲汽车束手无策——因为十九路军极端缺乏能够打掉这种汽车的平射炮!而在二十一世纪,这样纯属样子货的装甲汽车,就连第三世界国家的游击队都能轻松对付。
当然,蒋介石嫡系部队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不少陆军师索性连一门大炮也没有,一个军若是能有一个12门制的75毫米山炮营,就算是特别牛逼的了。抗日战争之中的长沙保卫战时,曾在北伐时号称铁军的第四军,全军总计仅有一个军属炮兵营,75毫米山炮12门,所属各师一门大炮也没有。此外,第九战区配属给该军一部分炮兵,计有105毫米榴弹炮一个营共6门,76.2毫米野炮一个营计11门,75毫米山炮一个营计12门,37毫米战车防御炮一个连计4门,加上该军那12门75山炮,总计不过45门火炮。
若是在二十一世纪的战场上,象上述这种口径的火炮,而且只有45门,即使是配属给一个主攻的解放军步兵连,连长大概都会一肚子不满,但在当时,一个担任主要防御任务的军,能有这样的火炮配备,在九战区炮兵参谋长的笔下,却被描绘成了“炮兵火力相当强大”对于122毫米榴弹炮早已装备到步兵团的解放军来说,如此贫弱的火炮配备实在是难以想象,但也由此可见国民党军队的火力之悲催。
总的来说,国民党正规军的炮兵火力,放到当时的西方列强国家,也就是游击队甚至民兵的水平。
而蒋介石在国内混战之中遭遇的各路对手,在战场炮火方面恐怕还要比中央军更弱一些。
因此,在遇到“流星雨”智能化火箭炮系统的远程火力覆盖,短短几分钟里就挨了数百发火箭弹密集轰炸之后,原本牛皮哄哄号称精锐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官兵,当即就被这一轮“地图炮”给打懵了像这样“天上一道火墙推过来,地面一层火海铺过去”的惨烈场面,完全出乎这些军人的想象范围之外!
但是,补充第一旅不管怎么说也是正规军,就算军械装备差了点儿,论忍受伤亡的意志和毅力,也不是日后那种一顿炮火就能打垮、一次攻坚受挫就能掉头狂奔数百公里的非洲黑叔叔可比因此,在劈头盖脑地挨了一番远程轰炸之后,王耀武少
将还能扯着喉咙召集军官,让部下们踢着士兵的屁股,把这些家伙从各个旮旯里撵出来,同时清点损失,集结整队,准备迎击下一刻不知将从何处攻来的敌人
——直到这个时候,王耀武少将才开始隐约觉得,之前那位被他认为是精神病人的昌化县地方官员嘴里,所谓“苏联铁甲车队占领昌化”的可笑说辞,或许并非疯人的呓语可惜当时没怎么留心,时隔一日,这家伙如今早已是不知去向,即使他想要再找这个知情人问问更多细节,也已经没处找人了。
于是,王耀武少将只好一边努力收拢被炸散得到处都是的部队,重新建立秩序;一边吩咐部下尽快组织劳力和工具,在溪谷里火速挖掘一些战壕和掩体,以应对可能存在的“苏联铁甲车”之迎面冲击。
但是,他并不知道,对面的“赤-匪”不但有重炮和坦克,而且还有飞机某种他从未见过的飞机!
片刻之后,伴随着一阵不祥的隆隆噪音,王耀武少将没有看到想象中的“苏联铁甲车队”,而是看到了三架造型狰狞的武装直升机从北方飞来——在直升机的侧面,还被刻意绘制上了醒目的镰刀锤子徽章
——很显然,王秋等一干难以承担流血牺牲的穿越者们,这回是决心要把“非接触作战”坚持到底了!
然后,在王耀武少将惊讶到呆滞的目光中,这三架武装直升机相继开始了对地面的覆盖式攻击。
接下来,又一轮“盛大热烈”的火箭弹洗礼,瞬间笼罩在了倒霉的国民党补充第一旅头上<!--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