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在跟着“卡梅洛特”科考站一起穿越过来的成员之中,除了少数几个外国移民和苏格兰人之外,他们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说英语,信仰上帝,曾经趾高气扬地制霸欧洲,用舰队、枪炮和工业文明殖民全球、“教化万邦”,迄今还留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英语国家
咳咳,似乎有些扯远了。言归正传,总之,除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公民”这个法律概念之外,他们这帮穿越者对“自己人”订下的身份标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督徒,二、盎格鲁撒克逊人,三、文明人,四、说英语。
然而,在公元500年前后的大不列颠岛上,却根本找不到同时符合这四个属性的族群。
首先,继承了罗马文明遗产的红头发凯尔特人,说的是凯尔特语和拉丁语,他们的语言文化,最终都将会在英格兰王国的时代消亡。可以说他们是未来苏格兰人和威尔士人的先祖,却绝对不是英格兰人的。
而嘴里说着古代英语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这会儿却依然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并且如此的残暴、野蛮和愚昧,毫无文明可言——他们信奉着用活人献祭的德鲁伊教,崇尚暴力,把战争与劫掠看做是一种荣耀,把劳动和种田当成是无能的表现;除了少数受到罗马文明影响的盎格鲁撒克逊贵族之外,绝大多数的普通盎格鲁撒克逊人,在这会儿依然不知婚姻为何物,一辈子仿佛马和驴一样胡乱地交-媾与生育,他们部族里的小孩,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面对这样不堪入目的老祖宗,还真是让人不由得深感压力巨大。
而且,在罗马帝国时代建立的不列颠基督教会,将会在蛮族入侵的狂潮之中,被野蛮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几乎完全摧毁,只是在威尔士山区残留下少量的修道院,使得大不列颠岛从此脱离上帝的荣光。直到两百年之后,那些变得文明起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才会逐步皈依基督教,再一次让这座岛屿归属于上帝。
总之,在此刻的大不列颠岛上,凯尔特人是文明人和基督徒,盎格鲁撒克逊人却是野蛮人和异教徒。
凯尔特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同时关系到信仰、文明和民族存亡的残酷拉锯对抗。
于是,一边是作为文明人和基督徒的凯尔特人,一边是说英语信异教的盎格鲁撒克逊野蛮人——英语的直译就是“盎格鲁语”——“卡梅洛特”科考站的现代英国穿越者们,到底应该把谁看做是自己的同胞?
对于他们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深感纠结,却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面对的巨大难题。
由于在理智上实在无法接受跟一帮茹毛饮血的异教徒和野蛮人为伍,所以,经过梅林这个苏格兰人(凯尔特人在英国的后裔)的一再劝说,“卡梅洛特”南极科考站的诸位穿越者们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在当前大不列颠岛上的阵营站队方面,选择了相对文明一些的凯尔特人,确切地说,是南部罗马化的凯尔特人。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不列颠基督教会的牵线搭桥,向四周的“文明人”邻居们馈赠了一批漂亮的瓷器和玻璃器皿,还有更加实用的现代刀具和铁锭(在狂风呼啸的南极冰原上扎营时用的压舱石,但在气候较为温和的大不列颠岛上显然没有这个必要),赢得了附近几个凯尔特人和罗马遗民聚居地统治者的好感。同时又在一次讨伐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者的战斗之中,用自动步枪和枪榴弹发射器展示了一番武力,震慑了某些贪心不足之辈。在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软硬兼施之后,穿越者们跟他们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军事同盟协议,让卡梅洛特得以在这个崇尚暴力的黑暗时代扎下根来但也仅止于此了。
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对面那些蒙昧野蛮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异教徒,才是跟自己血脉相连的真正祖先,才是最早那一批说英语的人——虽然古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的差距确实有点大,但还是同一种语言。
更何况,“卡梅洛特”科考站的其它囤积物资倒是非常丰富,偏偏弹药的存量却非常有限——虽然为了应对阿根廷在南极地区的挑衅,伦敦国防部把这支陆军小部队派驻到了英属南极领地的“卡梅洛特”科考站,但根本没有谁真的认为会在南极爆发一场地面战争,而是普遍将其视为政治作秀。所以,这些英军士兵携带的全部弹药,也就是随身的一个基数而已,只要稍微打上几仗就用完了。
这样一来,为了自身的安全,这些英国佬最终确立了一条得过且过、消极避战的保守主义总路线。
——没有了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放弃了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传播文明和信仰的使命感在丧失了一切积极主动性之后,这些现代英国穿越者在中世纪黑暗时代不列颠的全部人生目标,似乎也就只剩下坐吃等死,能活一天是一天,同时期待着连接现代世界的虫洞尽早出现,好让大家得以解脱了。
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开拓进取的殖民者,而是把自己看成了等待救援的荒岛鲁滨逊。
更何况,即使“卡梅洛特”南极科考站的诸位现代英国穿越者们,在过去的三年里,已经是如此的消极无为和闭关自守,但似乎是由于没有得到主角光环加持的缘故,这群意外踏上穿越之旅的可怜人们,依然在厄运女神的“眷顾”之下,前前后后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失踪和死亡<!--rm--&g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