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军的司马部是用來管理齐军的弹药后勤补给的。在火器时代。弹药后勤补给和大量的后勤补给物资一样重要。前线士兵不仅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衣物。燃料等其他物资。还需要消耗大量的枪支弹药。而且。枪支弹药作为取代冷兵器之后的成为武器的最大消耗品。
但是。齐军毕竟是一支接受新军建设不就的军队。一些问題依然存在。
“把所有的弹药全部存放在那里。快点。”一名齐军军官模样的人大声喊道。然后不时的还用手指指方向。
“喏”一些士兵有气无力的答应道。
“那些当官的疯了。第一时间更新这么多弹药让我们怎么办。”一名齐军士兵满腹牢骚的抱怨道。
“一件一件的搬。”一个年纪有些大的老兵回答道。
新兵无奈的搬运那些笨重的弹药箱。这些弹药箱有约一半是子弹。另外约一半是炮弹。发射药等物。其他的则是一些火药。
“放到那去。”一名齐军士兵背着枪说道。
顺着齐军士兵指的方向。士兵终于看到他们看到的地方了。一个半露在外部的一个简易帐篷。为了防止雪水浇湿弹药。齐军还专门在外面搭建了一些茅草顶棚。这样的设计算是解决了弹药潮湿的问題。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但实际上。齐军并沒有彻底解决这个问題。齐国每天都要从秦国。韩国手中进口大量的弹药。这些弹药源源不断的从秦国途径韩国。魏国运输到齐国。
在齐国进口的时候。一些齐国官员还知道保持弹药的干燥。所以。弹药的报废率不是很大。但是在运输的过程中。长途颠簸以及一些搬运不当。经常造成弹药触发。发生重大爆炸事件。但这些并沒有引起齐国官员的重视。他们注重的依然是数量。前线需要大批数量的弹药。这些弹药必须尽快的完成运输任务。
这种只求数量而不求质量的运输要求。更多更快章节请到。导致齐国上下对弹药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并不是看中。甚至是发生在前线的存储情况十分糟糕。而且是糟糕到极点了。
齐国的大部分的弹药库都是这种简易构建起來的。这种弹药库是在地表挖上半丈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搭建帐篷。然后搭建茅草棚子。这样简易的装置。在安全系数方面是最低的。要知道。茅草棚子和帐篷都是属于易燃物质。这些东西都是一点就着。何况里面还存放的是大量的弹药。齐国人对武器弹药的安全性沒有太高的安全意识。这种沒有任何安全意识的做法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不过另外一个问題让齐军前线士兵抱怨很大。更多更快章节请到。他们武器使用的子弹在射击几发子弹之后。必将有一发子弹无法击中打着火。这个时候齐军士兵就必须手动把活门打开。取出子弹。有的时候子弹难以取出的时候。还要使用刺刀挑出弹药完成手动安装。这对齐军的作战效能带來很大的不便。
在齐军发动对被围困秦军的几次战斗中。齐军士兵有部分士兵死于安装子弹。或者是射击不畅当中。他们经常抱怨他们的子弹都是伪劣产品。他们甚至大骂韩国人无良奸商。
实际上。从秦国出厂到韩国运输储存当中。这些子弹都是非常良好的。臭弹的概率基本上达到每五千发子弹才有十几发子弹打不响。活门步枪使用的火药依然是黑火药。而黑火药本身就容易潮湿。特别是在运顺。存储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
而齐国追求运输数量而不计运输质量的追求下。这种臭弹的概率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前线存储就有很大的问題。比如。这种简易的弹药库。由于是在连续降雪。特别是挖了半丈深的坑道。土地本來就潮湿。而齐军并沒有做任何的防潮措施就将弹药存储在里面。泥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即便是冬天。这种潮湿作用也是非常可观的。弹药等到使用的时候。第一时间更新一些子弹的外表铜表上还有铜锈出现。可见这种潮湿的作用有多大。
而齐军管理弹药存储的军官对此非常清楚。但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按照这种方法存储。
“沒事。这子弹绝对能打得响。再说了。这子弹都是花钱买的。不用。岂不是浪费了。”军官竟然这样说道。
在这样的管理下。士兵使用受潮的子弹进行作战。将大大影响到齐国人的作战。而这件事就发生在齐国对被围困秦军的一次偷袭。
“轰。”远处的火炮发出轰鸣声。“咚。”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來。炮弹在秦军阵地周围爆炸。
“嗖。”秦军作为回应。他们打出了一发照明弹。把整个黑夜照个星火通明。
“嗖。”有一发照明弹打上天空。阵地上一下子被照成了白昼。
照明弹带着降落伞。缓缓的落地。地面静静一片。
“钳子”一名满身包括这粗麻布的齐军小声的说道。
“给。”说着另外一名包裹着粗麻布的齐军士兵递给一把钳子。
“砰。”一声铁丝被铰断的金属声传來。“轰。”这个时候。一枚炮弹正好在秦军阵地前爆炸。这声爆炸很好的掩盖了铁丝网破坏的声音。第一时间更新秦军警戒哨对此一无所知。炮轰掩盖了这种细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