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韦爵爷的关系,原本历史中的柳河之战肯定是不会再回来了。
但是,历史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没有了柳河之战,韦爵爷却在不经意间让曹文诏这一小股骑兵得到了一定的加强。
曹文诏可以证明关宁铁骑的战斗力一次。
而且这一次的证明机会很不错,蒙古人,建奴,宝军,加上大明边军,四方面的人马都将在一个战场上作战,一战获胜,便可以名扬天下!
实际上,曹文诏出关是有一定的私心的,感激韦爵爷的知遇之恩,给了他们不少马匹和银子,粮草,这是其一。
其二就是曹文诏想在关外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证明大明边军也是有能打的军队的。
实际上,曹文诏这一路小股人马,也的确是大明边军当中,包括蓟州军,包括辽东军,精锐中的精锐,说是最精锐的一路人马也不为过。
关宁军这个概念其实是不准确的,自广宁丢失,明朝关外只剩下了山海关。
孙承宗督师期间,具有了关上,关外的概念,最后以袁崇焕划分关外信地为始,那时候,才算具有了关—宁这个概念,关宁这个词第一次被联用是在天启六年,
那么之前王在晋,孙承宗的军队,究竟做怎样一个名字。
实际上在后世,大部分人认为关宁铁骑是指吴三桂的人马。
《明季北略》记载吴三桂的部下有精兵四万,辽民七八万,皆耐搏战。
而夷丁突骑数千,尤为雄悍。敌望之辄遁。
《明季北略》对于吴三桂的兵力是不是夸张了且不讨论,“夷丁突骑”显然是少数民族,最大可能是蒙古人。
那么明朝后期的精锐铁骑,真的要依赖异族来组建吗?
但把“关宁铁骑”视作对明王朝末期关宁军中精锐骑兵部队的一个泛指的话,其中大部分还是汉人。
“夷丁突骑”,只是关宁铁骑的一部分。
按《顷见新略》说法,“奴步善腾山短战,马兵弱。叶赫马兵最悍,步兵弱。故奴畏北骑,北畏奴步”,建州女真以步兵见长,骑兵实力甚至不如叶赫。
在后来与明作战中,建州主要使用的还是骑马步兵战法。
而明王朝后期虽然骑兵数量不多,质量却很可观。
明代马铠覆盖面积下降,更注重骑兵的机动性。
由于九边对抗蒙古人的需要,骑兵比例大为上升。相比两宋和元初常使用的全覆盖式马铠,明代重骑兵基本都是半具装,而同时具备骑射能力,很多人还装备了诏这一路,不管是步军还是骑兵,都装备了三眼铳。
步军几个人一支,骑兵人手一支。
这在明军边军当中都属于顶级装备了。
否则即便是三眼铳,也不会装备这么多。
这都是因为韦宝除了钱的缘故。
其他的蓟辽边军也有三眼铳,养不起,没有那么多。
主要是没有那么多的射瞎一只眼睛,就不敢说万历帝被李成桂打掉一只耳朵。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也被阿拉伯军队打惨了,我们终于吃了一回人数上的亏,并导致了科技外流。
但说唐军在世界上最强大,未必,吐蕃已经算是比较彪悍的了,当时的阿拉伯军队因为有信仰支撑,应该在士气上更加彪悍一些。
如果把元军不算外来政权,他的确很强大,但是要知道在当时宋军是几乎没有骑兵的。
宋朝积弱的根本原因并非重文轻武,是要追溯到后晋割让幽云十六州后,中原朝代再无获得战用马匹的途径。
冷兵器时代,骑兵就跟后世的空军一样,机动性极高,有足够的骑兵,等于稳赢不输。
元军打赢宋军,是大人打小孩。
况且最重要的是,元朝是只能在陆地称王称霸,他没有本事打小本子,明军才可以。
军事的强大在于,看谁不顺眼灭谁,看谁不顺眼,打不着,就不是真正的强大。
这点,明军做到了,元军没有。
八旗的战斗力是被清朝的历史吹大的,如果八旗真的那么厉害,入关不必要吴三桂帮助才进得来。
入关以后,明军打明军的情况是大于八旗打明军的。
明军是中国古代最强的军队,在西方人眼中,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霸权国家。
而霸权的依靠就是强大的军队。
在中国的古代王朝里,唐朝、汉朝是最强的那个等级。
唐朝控制西域不止几十年,唐朝控制超过120年。
公元790年左右,唐朝才失去西域。
说到对外扩张,秦朝远不如汉、唐。
秦朝没有西域、漠北,是否控制过漠南也很可疑,在对外围疆域的控制范围与控制时间方面,秦朝远不如汉、唐。
而秦朝那么短的寿命,统一的秦朝,没有几年时间。
其对中原与南方的控制时间也远短于汉、唐。
汉朝没有控制漠北,而唐朝控制漠北数十年,唐朝还控制漠南,唐朝后期还通过三受降城体系控制部分漠南。
但是,在对辽东、朝鲜半岛的控制时间方面,汉朝长于唐朝。
另外,唐朝的都护府控制西域超过120年,而汉朝的都护府控制西域约90年,至于之后的西域长史府时期,缺乏控制力,控制力远不如都护府时期,不应算作汉朝控制西域的时间。
实际汉朝最后也失去了西域。
西域后部王阿罗多杀伤汉朝吏士,之后还与汉朝立的卑君争国,结果汉朝竟然废了自己立的卑君,反而承认阿多罗。
汉朝末期,胡人已经渗透进入关中、中原了,并且在关中、中原大发展。
到了曹魏,那是曹魏强大,才能保住部分地盘,无法归功于汉朝。
如果按照某些人的追溯把这功劳给汉朝的话,那么也要把五胡乱华这比功劳大的多的破坏也归因于汉朝了。
把五胡乱华的归因于汉朝,东晋五胡、南北朝时期,连中原、南方这汉人中心疆域都没能统一。
即使控制西域,原因也是那些割据政权的强大,而不是汉朝的原因。
西晋也谈不上对四夷占优势,五胡乱华里的鲜卑人可不是内附部落,而匈奴人起兵是明确的反晋的。
一帮胡人打的晋连中原这汉人中心疆域都丢了。
要说留下烂摊子,隋朝大乱,给唐朝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隋炀帝杨广造成严重大乱,败坏了北周、隋朝文帝留下的丰厚遗产,人口户口锐减到约200万户,疆域大量丢失、内外众多强敌,严重分裂内战削弱了华夏,连吐谷浑都返回故地还攻打隋朝河右,隋朝郡县却防御不了,而突厥崛起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程度,把隋朝中原的部分地区纳入势力范围,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
杨广留下的是烂摊子与恶劣局势,华夏面临突厥吐谷浑等很多胡乱华的危险。
这种恶劣形势下,李渊李世民唐朝竟然迅速击败众多强敌,统一,又打败突厥、新崛起强盛的薛延陀、西域诸国、松外诸蛮等等敌人,占据漠南、漠北、西域等地,扩张占据庞大的疆域。
这个时期唐军有强大的战斗力,是原因之一。
李渊起兵时只有太原一地,李渊地盘小而且军队少,为了防止突厥与刘武周等人攻打,才暂时结好突厥,但是之后建立唐朝之后不久,就与突厥开战,一面防御突厥,一面攻灭其他割据势力,其中包括消灭了一批归附于突厥的割据势力,不仅平定乱世、统一,还削弱了突厥的力量,打击了突厥可汗的威望。
唐初李渊李世民等人的数年苦战,不仅统一,而且抵御突厥,粉碎了突厥可汗想效法拓跋道武帝入主中原的企图,从而保卫了华夏文明,还消灭了突厥支持的多个割据势力,削弱了突厥可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