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愣:“凉州?”
魏征出列道:“陛下,凉州大营尚有铁骑五千,歩卒万余,其都督乃是李大亮。”
“哦,原来是李大亮啊!”李世民打量了王邵一眼:“李大亮借了多少兵给你?”
王邵伸出三根手指,微笑道:“三千……骑兵!”
李世民忽然站了起来:“什么,三千骑兵,王邵,你好大的胆子,李大亮也是老而昏聩,居然真调给你这么多。”
“陛下息怒,事出有因,且听微臣细细道来……”王邵赶紧解释了一遍,当然,李靖的信给他隐瞒了下来。
花了半个时辰,从头到尾一交代了一遍,众人算是听明白了。
李世民回头一想,王邵欲平西平郡内乱,调三千骑兵还真不算多,于是点头道:“这么说来,皆是那个私通吐蕃的处月遗族搞的鬼喽?”
“不错,无论沙陀约还是宣王,他们充其量也不过是两个跳梁小丑而已,陛下该警惕的应是吐蕃才是,吐蕃现任赞普有雄心壮志,再有智计百出的禄东赞全力辅佐,想来日后必成我大唐一患,还请陛下予以重视。”王邵收起了笑脸,一脸认真的说着。
李世民皱眉低头念叨了一句:“吐蕃,吐蕃吗?”
王邵说了句大实话,历史也证明了这点,吐蕃几乎伴随着大唐应运而生,彼此相爱相杀两百多年,当真是一段孽缘。
“大胆,你莫在父皇面前危言耸听,吐蕃小国岂可与我泱泱大唐抗衡,蛮荒之地能有什么雄才伟略之主?父皇被万国尊为天可汗自有道理,数雄韬伟略舍父皇其谁啊?文治武功,实在让三皇五帝秦皇汉武皆要汗颜呐,父皇,儿臣句句肺腑,皆因听不惯此子之言论才斗胆站出来反驳,还请父皇恕罪。”
哟吼,这马屁拍的挺溜啊,谁啊,这是?
王邵扭头看去,一小帅哥,长的那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仔细一看,跟李二这老帅哥还颇有几分相像,听口气,应是王子无疑,只是王邵不识。
“承乾,这位是朕的新科状元郎,也是五日间便平了西平郡内乱的钦差,于朝廷也屡建奇功,可谓国之栋梁,汝这些日子皆在替朕守孝,不识此人,也不奇怪,然,朕有言在先,此次朝会汝只需多听多看多想,勿要发言,还不快快入列,回去后要好好反省,明君之称,并不是自我标榜出来的,想要万民认同,还须脚踏实地,做出来。”
“儿臣受教了。”李承乾一扶腿,退了回去,但眼神依旧盯着王邵,看表情就知道很是不服。
李世民训归训,脸上其实挺开心的,起码在自己儿子面前,形象还是很伟大的嘛。
瞥见王邵一脸想笑又不敢笑的样子,李世民脸一黑:“此事朕知道了,也会好好计较,还是言归正传,此次回来复命,你带慕容伏顺之子来长安,又是作何打算?”
王邵掏出赌约恭敬奉上:“劳烦贵公公转呈圣上一览。”
贵公公得了李世民的示意,自然不敢怠慢,赶忙下来收取。
李世民未接,却是先问道:“这是何物?”
“回陛下,此乃微臣与宣王订的契约,宣王答应微臣五年内全力辅佐诺曷钵小王爷上位,如此一来,也代表了吐谷浑诸名王的意志得到了统一,只要陛下册封小王爷为西平郡之主,即可真正将西平郡稳固下来,而大唐西北边境五年之内也不会再起争端。”
“为何只是五年?朕赐你特权,是命你治本而非治标。”
王邵低声一笑,未及时作答。
“王邵,你因何失笑,难道朕说的不对吗?”
“回陛下,方才太子说的很对,陛下乃千古明君,文治武功不输尧舜,五年的时间,足可教化西平郡千万百姓,使其以唐人自居,以陛下臣民为傲,微臣即便有通天彻地之能,自问也只能做到治标,这扭转乾坤翻天覆地的大能,细数天下,唯当今圣上一人也,诸位大人,你们说,某之言可有谬处?”
“对,王大人所言极是!”
“是啊,一语中的。”
……
“唯朕一人吗?啊哈哈哈……朕也觉得状元郎所言甚是。”李世民先是一愣,继而龙颜大悦。
王邵在心里狠狠鄙视了这位不要脸的皇帝,一百遍啊一百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