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爷离开端本宫的时候, 是满面笑容的。可一进了自家的马车, 他的眉头就立时皱了起来。</p>
反常, 很反常!</p>
倒不是说太子给他的孩儿送礼反常,他的每个孩子出生, 太子都会准备又贵重,寓意又上佳的礼物。</p>
可是,如今三个孩子都还没影呢, 他就把从洗三到满月的礼物都准备齐全了, 也未免太过心急了。</p>
就好像……六爷往后都不再进东宫了一样。</p>
是这些日子,他对东宫的疏远太明显了吗?可太子言谈举止之间,也并未对他心生芥蒂呀。</p>
他又想起临别时太子对他说的话。</p>
“你那侧妃, 是王子腾的侄女?”</p>
六爷不知他为何会问起他侧妃的亲眷, 但还是据实以告了:“是, 王是跟着王子腾夫妇长大的。”</p>
然后, 太子便意味深长地说:“王子腾是个人才呀, 能文能武。还有你那王妃贺氏家里, 在文臣里也有一席之地。有了这一文一武,你日后也不用愁了。”</p>
当时, 六爷的汗毛都快竖起来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是圣人忌惮我了, 还是太子忌惮我了?我府里无论是王妃还是侧妃, 都比不得其他兄弟。饶是如此, 还是引起上头忌惮了吗?</p>
太子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想法, 叹了一声, 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最后说了一句:“你回去吧,好好办差,旁的事都别想了。”</p>
只是,他如何能不想?</p>
六爷用力揉了揉脸,在心里又把最近朝堂上的大事小事过了一遍。</p>
——支持三哥的文人是越发多了,圣人甚至因三哥参见的文会过多而训斥了他;</p>
——九弟在勋贵里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上个月好像有几个勋贵旁之女进了忠敏王府;</p>
——各派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浮出水面了,许多事情都达到了为反对而反对的地步……</p>
还有就是三哥又在礼部和工部安插人手了;新换上的吏部郎中,是甄家的姻亲;圣人似乎是觉得敲打太子敲打地够了,又提拔了几个太子一党的人……</p>
如今的朝堂,看起来一团乱,可实际上却依然在圣人的掌控之中。</p>
太子一党、三皇子党、六皇子党三足鼎立。其他皇子虽没有大动作,但私底下的小动作、小串联,却是从来都不少的。</p>
不说别人,就是她自己,也不是什么光风霁月的人物。就他在户部这些年,也没少在暗中给三皇子党的人下绊子。至于九皇子,人家有甄家支持,而甄家巨富,掌管钱粮的户部,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九皇子没办法。</p>
但这也没关系,反正六爷又不着急,来日方长嘛!</p>
既然朝堂上还算安稳,太子这样反常,又是为何?</p>
六爷百思不得其解。</p>
罢了,他如今最头疼的,还是圣人新交给他的差事,其余的事情,往后再说吧!</p>
回了王府之后,六爷直接进了书房,太子给的礼物则是派人按着匣子上的名号分送到了各处。</p>
他得召集自己有限的几个幕僚,商议商议,这差事,究竟该怎么干?</p>
说来也是巧,贾王氏被贾史氏压着,不让她来王府看元春,一直等元春怀胎三个月的消息传回贾府,贾史氏才松了口。但因怕她再弄出上一次的事,贾史氏硬是又压了她一个月,才让她递了拜贴进来。</p>
这一回,贾王氏再拜见贺氏,可是老实多了。贺氏不待见她,态度难免冷淡,她竟也都一一忍了,只想着待元春生下了男孩儿之后再说。</p>
她自以为这样的委曲求全,贺氏有再大的气爷该消了。却不知道,她这样的前恭后倨,可是恶心坏了贺氏。</p>
——原来,你不是不懂规矩,而是不想遵守啊!你是看不起我忠敬王府呢?还是单纯的看不起我这个忠敬王妃?</p>
待贾王氏从清辉院告退之后,贺氏她转头就把情况透漏给了凤姐儿。</p>
凤姐儿也是冷笑连连:你这回怎么不拿甄贵妃压人家了呢?</p>
六爷派人送东西进芳菲院的时候,贾王氏正陪着元春说话呢!一听送东西的小太监说这是太子殿下今日赐下的,元春还没有如何,她倒是先得瑟上了。</p>
——太子赐下的东西,六爷立马就让人给元春送了过来。这说明什么?说明了六爷对元春看重,宠爱元春呐!</p>
俗话说,知女莫若母。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p>
元春本就对母亲的心性了解甚深,又在皇宫里模爬滚打好几年,贾王氏眼皮儿一动,她就知道母亲在想什么了。</p>
她也不多说,只让抱琴塞了个荷包给那小太监,询问道:“除了我这里,还有哪处有?”</p>
那小太监捏了捏荷包,感觉里面硬硬的,该是银豆子,这才笑眯眯地回话:“王妃和王侧妃那里都有。”</p>
瞥了一眼神色一下子就垮下来的母亲,元春道:“抱琴,替我送送这位小公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