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小黛玉见花折而感怀落泪,林黳玉会给小黛玉擦泪,奶声奶气地安慰道:“妹妹,别哭。”
如此温馨友爱,让远在扬州的林家人,每每想起都唉声叹气,尤其是贾敏,只要一想起自己的儿女要在那个吃人的地方长大,简直就要喘不过气来。
原本装的病,在两个孩子动身离开扬州城后,真的病入膏肓。
林如海坐在床沿,握着贾敏的手,“敏儿,你这又是何苦?若是你就这样撒手人寰了,黳玉和黛玉该怎么办啊?”
贾敏默默流着泪,撇过头不看他。
林如海知道贾敏在怨他,怨他没有及时封锁消息,害的两个孩子年纪小小就要受那样的苦。他也怨自己,怨自己保护不了家人,若是自己官位高一点,当机立断一点,把当时的吉兆换成其他人身上,或者虚构一个白乌龟白老虎也好。
也省得自己两个孩子被皇帝这样捧得高高的。
就怕有一日,那两个孩子会被祭旗,向岳父荣国公所代表的四王八公一派祭旗!
因此当林如海听到荣国公告发南安王府的时候,他浑身一震,差点情绪失控!
只要荣国府脱离四王八公,两个孩子的安全性又能提高一层!
贾敏听到林如海这样分析,立马收了泪,也不管鬓发散乱,直接坐起身,眉开眼笑道:“如海,妾身要回京城,就算住在荣国府也没关系,妾要离孩子最近的地方!”
林如海一听,想想也觉得有道理,虽然有些犹豫是让母亲林老夫人进京,还是让妻子敏儿进京,但是如果有亲人驻守京城,他也能稍稍放心来。
与母亲林老夫人商量了一,最后还是拍板决定让敏儿进京。
毕竟江南的气候比较适合母亲养老养病,老夫人可能受不了来回奔波;京中荣国府又是敏儿的娘家,方便走动,也能更快得到宫中的消息。希望陛能让孩子出宫见见他们的母亲,也好解解敏儿思子之情。
这边林如海处理家事,那边他在公事上发现甄家的异动。
他发现两淮地区的盐价突然暴涨,引得买不起盐的百姓哀声载道。林如海派人去查怎么回事,结果发现两淮地区的盐突然少了一大截。
这个现象非常奇怪,盐并不是什么罕物,只是因为国家设置了“盐税”,百姓生活必不可少,所以朝廷才出面管控。
一来是增加国库收入,二来是控制盐的价格。
不然用市场机制去控制盐的价格,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还不是把盐的价格抬得高高的?到时百姓吃不上盐,就算吃得上,大财富流入商人的口袋中(商人背后的靠山——世家),最后还不是会损害国家的利益?
两淮地区少了一大批盐,这可不是盐引,而是实实在在、白花花的盐!
因为国库无银,皇帝登基后行使的盐政是“盐引代币”,意思是盐商从各地的巡盐御史手中购买盐引,然后自己再负责运送与盐引价值相和的粮食去边关的粮仓。
只是这盐引的利润太大,从太上皇那一代开始,为了夺嫡,几乎每个皇子都向河东、江南、山东、蜀地等产盐之地伸手。
那时整个官僚阶层腐败不堪,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税收。
太上皇又是个好享受的,往江南南巡过几次,在甄家的行馆就住了好几次,真是天大的荣耀!那行馆富丽堂皇的装饰和摆设又从哪里来?
甄家可是因出了一个给太上皇当奶娘的奉圣夫人才发家的,底蕴根本比不上江南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最后还不是朝两淮盐引伸手?
新皇登基后,江南的盐税是才开始有些改善。虽然在林如海之前,死了不少新皇一派的巡盐御史,可林如海上位后,有荣国府做靠山(其实追根究底,太上皇和新皇都做了林如海的靠山),江南盐政乱象才好许多。
怎么如今又出现盐丢失的问题?
林如海在岳父荣国公的提醒,一直暗中盯梢甄家,江南一出现乱局,林如海立马想到背后黑手是谁。
为了彻查那批盐去了哪里,林如海把身边一直保护他的随从和皇帝派给他的护卫分出去不少,有了前期准备,林如海很快知道那些盐的去向。
原来那些盐都被运到湘南等内陆之地,然后以高价卖出去!
甄家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林如海往深处一想,想到那个出自甄家血脉的忠诚亲王,那么多银子不是图谋不轨是什么?
林如海立马把这件事报上去。热门*小说txt下载www.diz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