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你常来宫里找我玩的架势。
林重阳自然不敢这样解读,这可是国之储君,未来的希望,要是一心贪玩的话实在是让人有点不敢相信。
将太子恭送回宫,林重阳等人松了口气。
邓铉笑道:“林修撰,最近是不是要见天来工部,咱们可要多多亲近。”
林重阳拱手:“还要多多劳烦邓郎中,不知道邓郎中能否派两名书吏帮忙梳理文书。”
邓铉自没有不肯的,就问他有没有想好的人选。
林毓隽是在刑部实习,庄继法在兵部,蓝琇却在工部的,只是不在本司。另外还有几个认识的同年,也在工部实习,其中有俩在虞衡清吏司的。
林重阳就报了他们的名字,又把蓝琇的名字也报上,看看能不能一并要来帮忙。
蓝琇在这里一直都被使唤端茶递水、偶尔抄一些文书之类的,还没有正式给差事。
林重阳想拉他来帮太子婚礼出把力,积累一点经验和人脉,以后在六部实习也能少受些闲气。
果然邓铉听他要蓝琇,就笑道:“我想林修撰会要这位同乡,早就帮你向水利司要了人的。”
人家示好,林重阳自然领情,道了谢,邓铉就让人去把蓝琇请来。
兄弟见面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邓铉就让他们只管忙,有需要的就找他,然后就将空间留给他们。
几人少不得要小声说几句叙旧的亲密话。
片刻,林重阳道:“冶炼工艺咱们摸索得不错,当务之急找材料,有了材料反复试验总能成功的。”他就让诸人帮忙先看京城附近各地以及山东各地的地质特点,看看能不能有现成的可以烧玻璃的材料。
他记得前世山东有个博山玻璃品牌,非常有名,做出来的玻璃制品清澈非凡,十分漂亮。
所以,那里肯定有适合烧玻璃的材料。
他寻找山东博山的资料,只是翻了半日也没翻到博山在哪里。
他问了几位同乡,也都没听说过博山,然后都分别查找山东各府的山名。他们也没问林重阳为什么一定要找博山,为什么认定博山在山东,反正他这么说他们就这么找。
林重阳亲自去问邓铉,邓铉也没有什么印象,提醒道:“亦或者博山并非一座山名,可能是个地名。”
虽然一般以山为名的地方基本都会有这么一座山,但是也不排除有例外,比如说京城西边的石景山,并非一座山。
林重阳道了谢,继续去找,依然没有找到。
蓝琇道:“会不会不在山东?”
林重阳道:“定然是山东某地,而且不是海边,很可能是青州、济南或者兖州境内,再往更小的地名去找,不要只看州县看看有没有村或者镇。”
这样无疑会加大工作量,非一日之功。
蓝琇道:“续宗在户部广西清吏司,不过他们和山东清吏司挨着,让他帮帮忙?”续宗是庄继法的字。
林重阳笑道:“那倒是好,就怕给他们添麻烦惹来非议。”
蓝琇笑道:“不会,他们也闲得很。”
林重阳也能理解他的意思,哪怕工作很多本应该很忙,可出于一些这样那样的缘故,反正新人一入行,总是要闲上一段日子的。
到了下衙的时间,众人约定明日继续来此,林重阳则去告辞邓铉,蓝琇去找庄继法。
一连两日,他们也没找到博山的确切位置到底在哪里,林重阳又不得不去东华门递牌子求见东宫,请太子帮忙去文渊阁看书。其实他已经不抱希望,他怀疑博山这个地名是后来朝代改的,原本不叫这个,至少明代时候不叫这个,可他也只是无意中逛市场的时候听到的,并没有特意了解所以记不清。
后世很多地方有特色市场,江苏相城渭塘的珍珠,连云港的水晶等等,这些他也是无意中听同学同事们买首饰的时候说起的,但是玻璃印象实在是不深刻。
太子对他主动求助非常高兴,不但热情接待他,还要亲自陪他去文渊阁,林重阳自然不敢劳驾太子,就让小太监陪着去找。
本朝文渊阁的位置与后世不同,后世在文华殿后,本朝却在左顺门外,在文华殿南边靠近宫墙位置。
如今的文渊阁和内阁是连在一起的。
一处四合院建筑,文渊阁是主建筑,双层木阁楼,木色清漆,古色古香,然后围绕文渊阁有一圈院落和房屋,就是内阁办事的衙署。
林重阳跟着小太监低调地从侧门入了文渊阁,先登记,然后浏览一下目录,再去估摸的位置找自己所需要的书,虽然没有找到博山是哪里,但是他也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记住书名和位置,到时候可以慢慢借阅。
没找到博山在哪里,林重阳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虽然麻烦一些,可也只能如此。
那就是让各地送一些疑似矿石通过实验来确定是否可行。
烧玻璃的材料,除了燃料还需要矿石加化学原料,矿石主要是含有硅的那些,另外还需要有钙、钠……
经过资料整合,他觉得自己差不多可以确定几种成分,然后不断地反复试验,最终确定需要的几样。
一连忙活了好几日,十月初五林重阳休沐终于可以在家好好歇歇。
他在院子里和林大秀摆弄那些菊花以及兰花、君子兰,林大秀还弄了很多好看的石头,五颜六色的,用来装饰花盆。林重阳看着那几块白色带黄的鹅卵石,脑子里就开始寻思能不能用来烧玻璃。
林大秀看他拿着几块鹅卵石发呆,不禁摇摇头又给王柳芽几人打手势,让他们不要吵到林重阳。
王柳芽却“啊”地叫了一声,结果把林大秀和林重阳等人吓了一跳,都抬头看她。
王柳芽抱着自己的肚子,“我、我……”
林大秀赶紧起身几乎是一步就跨过去将王柳芽扶进屋里,又对林重阳道:“快,去油房胡同请王大娘来。”
王婆子是这一片的收生婆,很有经验,附近的人都找他。林家提前俩月就和她打好招呼,让她最近这些日子不必出门,他们付钱请她随时待命,一旦有需要就立刻去接她过来。
林重阳让林安套车,一起去把王婆子接来,为了以往万一,还去请了城西的一位王太医来,王太医是太医院致仕的老太医,医术高明口碑极好,尤其擅长妇科病,官宦之家后宅有需要经常花高价请他出诊。
王婆子先去检查过,出来笑道:“官人们稍安勿躁,还有些功夫呢。”
王太医也去诊了脉,表示稳婆判断正确,且产妇身体康健没有危险,应该会一切顺利。
林安家的陪着王婆子,秋贵则请王太医去喝茶,林大秀忙着吩咐人去挂红布,还要准备柳条的弓箭,等孩子落地男孩就把弓箭挂上,女孩就只挂弓没有箭。
结果晌天了也还没发动,林安便请王太医和王婆子分别吃饭。
林重阳有点不放心,就去问问王婆子,生孩子到底要多久,都要这样一天一天的?
王婆子知道他就是状元胡同的状元郎,当初状元郎一家搬过来的时候,她还来送过贺礼呢,尤其知道林太太身怀六甲,就毛遂自荐说到时候要给接生的。到现在为止林家她也来过好几趟,算是熟门熟路,不过这么近距离地和林状元接触还是第一次呢。
“林状元您别担心,夫人身体结实得很,再说夫人还懂医术呢,比那些医婆都厉害,不会有问题的,您放心吧。”
林重阳看王婆子笑得和善,且目光坚定,并不躲闪,显然是有职业自信的。
“那可劳烦王大娘多多上心。”
“林状元您只管放心,我老婆子娘家就是收生的,这可是祖传的手艺,是咱们颜娘娘传下来、有神仙保佑的,老婆子自嫁人生子以后就给人收生,到现在足足有三十年,其实不怕您高贵人笑话,出嫁以前咱就学手艺的,弟弟妹妹还是老婆子收生的呢。”
果然临床经验丰富啊,林重阳被她说得放心许多,听她说什么颜娘娘也觉得好奇,收生婆还有祖师婆?
王婆子听林状元询问,自然要说得生动又详细,就把她家乡颜神镇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通,颜神镇以前就是颜神店,是因为孝妇颜娘娘得名的。
她说颜娘娘林重阳还不知道是谁,不过她一说颜神镇林重阳立刻就知道是哪里,那是青州淄川的一个镇名。
颜神镇附近有煤,也有人烧陶瓷。
他因为脑子记忆好又喜欢看各种书籍,所以王婆子只是说了一个地名,他就已经将这个地名的来龙去脉以及风土人情甚至是附近的矿产等回忆了一遍。热门*小说txt下载www.dizhu.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