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7章 秋来醉(四)(2/2)

“四叔有何事要同我说?”

“你不说来我这里做什么吗?”

朱允炆被揭穿了目的,面上羞赧,撇过头道:“路过而已。”

庄姚心道,您可是一条岔路没走来的,怎么就说是路过呢?而且,他怎么觉得……这两个人之间……怪怪的?

“庄姚。”朱棣忽然喊他,“来。”

“啊?”庄姚受宠若惊般地走上前,见他进屋,拿出一柄鸦青色的绢伞来,递交至自己手上。

“这伞给你,别淋着了。”

庄姚心知,这是在下逐客令了。

他拿过伞,告退了,执伞而步入庭院中。

他犹自回望一眼,只见夜色沉沉、灯火氤氲中,朱允炆的手臂,正被朱棣紧攥在手中,朱允炆挣脱不开,只得被他向屋内拉去。

- - -

“你瞧,又下雨了。”

屋内,朱棣将朱允炆生生按坐在紧靠窗檐的罗汉床上,支开了窗户,任湿寒的水汽漫入。

见他不答,他只道:“你说,若这雨再不停,会不会有洪涝之灾?”

朱允炆抬头,不料他会说这个,疑惑道:“这……允炆不知,允炆也只在官员的奏折中见过这灾害。不过若是真发了洪涝,又该是百姓的劫难了。”

“若真是这样,四叔将王府的粮食渡让给灾民如何?”

朱允炆面露惊喜,“允炆必代他们,谢过四叔此番善举。”

“四叔尽力而为。”

“你……你将我叫来就是为了说这事吗?”

朱棣点头,道:“你要回房休息了吗?”

“我……”朱允炆压抑住莫名其妙的一丝不甘,道:“我回去了。”

朱棣松开束缚,也不拦他。

“允炆。”

只在他要出门之际,对他背影叫了一声。

朱允炆顿住身形。

朱棣从怀中掏出一块帕子,熟悉的玄色,朱允炆只瞥见一角,怔然而立,立即认出来,那是几天之前,曾盖在他眼睑之上的帕子。

朱棣恍若未觉,将他半转过身子,亲手用帕子为他擦去了鬓发和面上沾染的雨雾,道:“这雨还下着呢,我唯一的一把伞,已经给了庄姚了。”

朱允炆一把挥退了他的手,难掩隐忍之色,道:“我等雨停了就走。”

朱棣也不忤他,只温声道:“好吧,那你过来,四叔正好有个书上的问题请教你。”

原来书桌上放的,是一本珍本《韩非子》,他翻到了《五蠹》之章,指着那句“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同“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而问朱允炆道:“韩非此论传世,儒生亦如他所言,数以言辞犯君主,而古来开科取士,却始终重文而轻法,何也?”

朱允炆道:“士人中举之后,皆须服膺于翰林院,奉陈规诲,讲习经筵、拟章修文、撰书编目,自然要取文采上佳之人。”

“翰林院士学习几年后,多半终须为官,分派六部及地方执掌政务,此时文采又有何用?”

“阅历较多、领会较深之人,也当更易学习政务;何况,文人于道义礼仪上,也比一般人通晓许多。”

“既然如此,又为何有贪官污吏、碌碌小人?”

“四叔此言差矣,为官者不法,与个人秉性相关,何况,要我说,文士为官才不易失道呢。”

“也不全是如此。不易失道之人,多是一些卫道者,心里想的是天下大同,却看不得现世的难为之处。”

“那按四叔所言,朝廷选拔官员又该参照什么呢?若按品德,必生舞弊之心;若按施行法令之能力,既不先为官,又怎么考察其能力?以文取士,当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稳中有所不妥。”

朱允炆反唇相讥:“四叔有何高见?”

“你看,你我各执一辞,而起了争议,这是文人议政之弊。他们的文采与措辞,均在旁人之上,一言不合,便要力争高下,为了自己坚持的道理,怎么圆的都有。倘若他们手中权力大了,各自只管施行各自的想法,皇上过问起来,便说这是孔老夫子、尧舜帝君的意思,又如何规劝?如何牵制?”

“但也不能选择胸无点墨、无能议政之人吧?”

朱棣笑道:“议政总是要议的,一人的看法总是偏颇。要我说,还得增加议政的人数,让他们自顾自吵去,而将决策之权,牢牢攥于手中,而且,要安排官职较低、无实权之人掌管此事,再给予优渥的待遇和御前行走的特权,更是投了这些爱好面子的文人所好。”

朱允炆思虑一番,道:“四叔所言,或许还有几分道理。不过自打皇爷爷废立丞相之后,政事不问大小,皆须过眼,无比繁琐疲累,允炆看着便于心不忍,再让文官议政,岂不是又将皇爷爷的工作加重了几番?”

“这倒是,又不能再设丞相。事事过问,又怎么能够让政事通行更为畅达简便呢?”

朱允炆也跟着陷入了沉思。

半晌,朱棣忽然道:“想到了。”

“啊?四叔想到什么?”

“就如今**我在这饮风阁内,越是私密,越能畅谈无碍,而使得问题的解决更为切实些。内庭当是议政的上佳之处。比如从父皇遴选的殿阁大学士顾问中,挑出几名来,宫殿称‘内阁’,学士名‘阁臣’,你说这个说法怎样?”*

“……嗯?”朱允炆心道,只是个名字吗??

※※※※※※※※※※※※※※※※※※※※

内阁:洪武帝废丞相,永乐帝立内阁,开皇权集中下的议政制度,今称“内阁制”。

一、参看《明实录》太祖部分,文渊阁已设立而无内阁之称;太宗部分·卷51 永乐四年二月,有“壬申,上以太祖高皇帝御制嘉禾诗勒石装潢成轴,赐诸王及尚书、侍郎、内阁学士、侍读、侍讲及国子监祭酒、司业。”条。

——可见,到了永乐年间,「内阁」一词,作为约定俗成之词而出现。内阁、重其内,参考下

1,内阁雏形,为殿阁大学士顾问。——在本文中,转用此说法。

3,记内阁学士的日常,事情真多……

其中“下之达上……皆审署申覆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是否属于宣宗朱瞻基以来的票拟内容?

2018年7月修订。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