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微微颔首,“顾老板有心了。”
说罢,顾擎将他们带至房间的仙鹤屏风后。房间的西侧,为了供客人休憩,摆放了铺满红色绣垫的短榻和脚蹬。榻上正放着一只青金色团花纹的锦盒。
明明身边就有侍从,但顾擎却亲自打开了盒盖,可见其对之重视程度。
盒盖缓缓掀开了,露出里面光洁夺目的瓷体。顾擎将双手探进盒中,捧出了里面的器物。
这是一只十寸高的小鼎,在成套的礼器中,应当属于陪衬之流。唯一特别的,是这只鼎是青花瓷的,白净素洁的胎底上,用青花的釉料勾勒出了夔文的阳文,蟠魑阴文填充其中,上下两带皆用云纹衬饰。
虽然将瓷器烧制成礼器的形状,自宋代起便有这样的陈例,但是将元代实用性较强的青花瓷作为礼器烧制的,却还很少见到。而且,这青花瓷鼎上的图案,凝重而鲜明,粗细皆表现合度,浓处更近似靛蓝,隐隐有紫光闪现。却是青料中的上品。
朱棣不禁问道:“这青料究竟从何而来,竟然能烧出这样的水准?”
要知道,在洪武年间的青花瓷正处于元明两朝的过渡时期,郑和下西洋之后发现的回青料尚未进口,青花瓷用苏泥勃青和浙赣地区的青料较多。但这些青料成色尚浅且易晕,因此洪武青花在外观上整体是不如其后几朝的。
而现在朱棣见到的青花瓷,成色远远高于近年的官窑,这叫他如何不惊喜?
“禀告殿下,”顾擎似乎是料准了他会有这样的反应,伸手撮了撮唇上的八字胡,缓缓道:“这青料是本厂的秘藏。是我在元末时期从一个没落商贩手中买下的。据他说,这青料原本是他在西域发现,问当地的人下,准备进献鞑子的。”
朱棣将瓷鼎放回锦盒中,细致地将盖子阖上,道:“顾老板真当有伯乐之才。这批青花瓷我就代圣上先收下了,不知顾老板开价几何?”
一听到朱棣谈钱,顾擎面露羞赧之色,甚至还转动着手上的玛瑙扳指,看了一直恭敬地站在一旁的顾朗一眼。
“顾老板不必顾虑,这样好的东西,值再多的价都是应该的,本王定不会同你二价。”
“这……殿下,鄙人就斗胆直言了。鄙人希望,燕王能够帮鄙人一个小忙,让鄙人的窑厂拿到同官窑合作的资格。”
明代的瓷器分为官窑和私窑两种,当需求量大,官窑供应不足的时候,便会向民间规模较大的私窑征调。经过合作后,有些优质的私窑也会和官窑开展长期的合作。成为贡品的制造厂之一,能够极大地增加窑厂的口碑和名望,因此许多私窑也希望能够与官窑合作。
燕地窑厂原本就不多,朱棣也没有听说过有和官窑合作的。原来这顾擎是瞅准了这个机会。
朱棣道:“顾老板放心,若是这批寿礼令圣上满意,我定会讲你的功劳一一告诉圣上。”
顾擎和顾朗连连喜道:“多谢王爷,多谢王爷!”
三人返回座席中,顾擎打发仆役上菜。不一会儿,香气四溢的菜肴便流水似的摆上了烟色大理石的桌面。
“殿下,我为您倒酒!”顾擎热络道。
“欸,不必劳烦顾老板,一点小事而已。我的侍卫就能做到。”
正当这时,有一双手伸到了朱棣视线中,为他将酒满上了。
朱棣以为是他的贴身侍卫,便伸手去接,一时瞥见了那人的相貌。
朱棣愣了愣,发觉这人并不他的侍卫,而是顾擎带来的家丁之一。
见朱棣看向他,他不但没有躲闪,反而大逆不道地将瞳仁一转,眼波流转,唇角一牵,对朱棣笑了。他的眉梢眼角间,因这一笑,竟染上些许媚态。
这人面庞清秀,皮肤匀净洁白,身形玲珑巧致。虽然穿着家丁的粗布衣服,却全然不像是一个下人。
他迅速地退到了原先站着的位置,那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却总令朱棣觉得如同游丝般,逡巡在他背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