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4章 空印(2/2)

乍听见这两个熟悉的名字,朱棣一惊,却在辨明来人所报的讯息后,止不住内心的震撼,上前跨过桌案,攀住朱元璋的的手臂,激动道:“父皇,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犯什么错了!?“

朱元璋不料朱棣此举,问道:“棣儿,你这是为何?”

被朱元璋森然的目光一扫,朱棣登时一片清明,勉强压抑了心情,抽回手后退至桌前,强自镇定道:“允炆生病时,我们曾借住在魏知府府上,得蒙他悉心照料。据儿臣所知,魏知府人品和行为均端正得很,他究竟做了什么,竟要被充军流放。还有那高启,也是儿臣认识的。高先生志向高洁,才华盖世,父皇怎能对他施以如此酷刑?”

“你和他们也算是有缘,”朱元璋说罢,屏退了侍卫,招呼朱棣过来,“魏观涉及空印之事,因此才受朕处罚。至于那高启嘛,前几日给魏知府宅院翻修落成,他写了一篇庆贺的上梁文。”

朱棣接口道:“只是写了一篇文章而已,高启又有何过错呢?”

“高启这个人,说他清高也行,随他便是,但是他不能不将我们朱家人放在眼里吧。”朱元璋陡变了语调,“过去他以天下第一才子闻名天下,朝廷看重他,将他招揽来,封他官职,让他进了翰林院,这是他的荣幸。没想到他到任之后,整日无所事事,还胆敢写些影射后宫之诗,以为朕看不懂。朕早就想好好惩治他。他章,却不为朕办事,这摆明了就是看不起朕,再好的才华,留着也是浪费。”

朱棣听完,只觉一股热血蹿至头顶,止不住双手的战栗。

他没有忘记,将高启介绍给魏观的,正是他朱棣。如果自己当初没有那么多事,是不是高启就不会遭到这样的祸患了?

内心涌现而出的这股悔恨之情,令他难以自已。想到高启已然受刑,无力回天,胸中更是起了一股怒火,朱棣深知触怒朱元璋的后果,死命平稳自己的心情,颤抖的声音却将他出卖,“您为了一己之私,杀了高先生?”

朱元璋却不知朱棣对高启由衷仰慕,反而一拍大腿,故作惋惜道:“当初一时怒之下判了他腰斩,事后朕也觉重了些,但是圣旨已经追不回来了,可惜了。”

朱棣声近冰冷,“父皇,没想到您连这点容人之量都没有。”

此时,朱元璋已听出朱棣在指责他,但这事他也有不当之处,便也打算不同他计较。他从手边的奏折中拿出一本,打开其中一页,展在朱棣面前,对他道:“这些文人都是一个德性,自以为比别人多读了点书,笔头的功夫花哨些,便敢同朕叫嚣。”

朱棣一看,朱元璋给他看的,正是郑士利的奏章。

朱元璋继续道:“特别是这个叫郑士利的,我问的是星变之事,他却借机给我扯到了空印案上。空印之事,举国官吏联合起来蒙蔽朕,扰乱朕的江山,该罚一定得罚。他倒好,给朕写了几千字洋洋洒洒的文章,还说什么‘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怀足用之材’,好像是朕有眼无珠,简直放肆。”

朱元璋将郑士利的奏章猛的击在案上,厚实的缎面与桌案相击,如同响在朱棣心上。

朱棣从小便习惯了沉默与低调,很少有烦恼的时候,但此刻他头一次如此纠结。

郑士利是他的师长,他冒死相谏,直言朱元璋的过失,如此良臣,不可不救。何况他已害了高启,这回他必须救下一命。但是朱棣亦深知贸然开口反而会给他招致祸端,因此绞尽脑汁,想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这时,他的脑中,忽然想起曾经发生在国子监的事情来。那时徐允恭跪在地上,不卑不亢与朱元璋相争的样子,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下一刻,朱棣跪地抬首,直视着朱元璋,平稳着自己的声音,道:“父皇,郑士利忤逆不道,纵然他身为言官,忠心直谏,也理当受罚。”这样说,其实是在提醒朱元璋,郑士利此举的正当之处。

朱元璋原以为朱棣会同自己争辩,没想到他竟然主动说郑士利有罪,按捺住好奇,问道:“是吗?那你说该如何罚他?”

正合我意,朱棣心想。

“郑士利虽然该罚,却同他的兄长郑士元一样是可用之材,杀之未免可惜。不如将他们兄弟二人输作劳役,这样既能起到惩戒的作用,还能再朝廷用人之际再度上调。而且,据儿臣所知,江浦县近日洪涝成灾,正在组织百姓抗灾,若将他二人调往此地,岂不正好。您说是吗,父皇?”

朱棣忐忑不安地等待朱元璋的答复,抬首,却发现对方正出神地凝望他,久久不见回应。

“父皇?”朱棣好奇出声。

怎么了?莫非是他发现自己真正的目的了吗?若是如此可就糟糕了。

朱元璋回过神来,恍如梦觉,眼前的朱棣也看不分明。他微眯了一下眼,再次打量着朱棣,这回却清楚多了。他道:“棣儿说的有理,就这么办吧。”

说罢,他对朱棣展露了温和的笑颜,那像是来自父亲的笑。

</p>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