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章 阍人(2/2)

次年正月二十七日,朱棣定亲,徐英被册封为燕王妃,后朱棣果然和朱元璋委婉地提到了这件事。那一日朱元璋心情大好,为了讨好自己的亲家和未来儿媳妇,便特地给徐英开了特例。从此徐英常常在国子监往来,读书写文,半点不落其他学生之下。这是后话不提。

然而事实上,徐英还来不及回答,便被朱棣一把攥过,躲进了石桌旁的竹林中。

“哎?”

徐英刚发出疑惑的一声,便被朱棣捂住了口鼻。她一阵气闷,背上,却感觉到朱棣身上的热度与宽厚的触感,便觉着那热以背心为中心,向她四肢百骸尽数浸透过去。一时抵抗着朱棣手臂的双手,竟酥若无骨地垂了下去。

她侧头望去,见朱棣正一点一点向自己耳边贴近,登时慌了手脚,却听得他刻意放轻的声音伴着温热的呼吸,落在自己耳中,“那个人是谁?他怎地在书房门前如此鬼祟?”

闻言,徐英神智一清,忙向朱棣示意的方向看去,果然见到父亲的书房门口,正有一个下人在左顾右盼,确认四周没有人之后,缩手缩脚地打开了房门溜了进去。

他们藏身的竹林横贯在书房门前的两侧,竹林后是石桌与石凳,可以从竹林的缝隙中望见书房的情景,但是在书房门口却要仔细查看一番,才能发现竹林里的蹊跷。但在那之前,朱棣已经带着徐英彻底地隐蔽了自己。

明明刚才他们就在书房前的天井,无一人走过,这人也不知是从何处钻出来的。

朱棣和徐英对视一眼,徐英心知不妙,急忙挣脱了朱棣,猫着身子,轻捷地躲到了窗下。

徐达时常命人打开书房的窗子通风透气,因此他们很轻易就找到了一扇半开的窗子,透过窗缝能清楚地看见那下人拿起了徐达书桌上的信,正小心地剃去火漆,剥开了信封。

朱棣注意到时,徐英已经蹿进了书房中,朱棣匆忙跟着她转进书房,刚一跨进门槛,便听她严厉道:“你干什么!?”

那人本就心虚,听见徐英的声音之后,更是吓得魂都飞了,将手上的信一扔,畏畏缩缩地跪在地上,拼命磕头道:“大小姐饶命!大小姐饶命!!”

徐英看了他一会儿,愣愣道:“……福寿,是你?你怎么能……爹爹平日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出卖爹爹?!”

福寿仍是将头重重地磕在地上:“小人知错,小人不敢了,求大小姐不要告诉老爷!小人,小人心中有愧!”

徐英冷冷道:“闭嘴!我现在就把你带给爹爹!”

她刚想呼喊下人过来,却被朱棣拦住,建议道:“不要惊动别人,我带他过去。”

徐英细想过后,点了点头。朱棣将福寿扶起,福寿知道事情败露,又在朱棣半是强迫半是押送般的举动下,只得放弃了抵抗。徐英远远地走在前面,像是嫌弃一般,一次都没有转过头来。

他们三人回到了正厅,朱元璋和徐达正坐着闲聊,徐允恭也在旁边。徐达见他们进来,刚想招呼,却看到了徐福寿被朱棣拖着,忙道:“四皇子,这?”

徐英将他拆过的信件交到父亲手里,“爹爹,我们到书房的时候,正撞见他在偷拆您的信件。他熟练得很,好巧不巧正是晚宴的时间,也不知道干这件事都多少回了!”

徐达确认那是自己的信无误,难以置信地望着福寿,道:“福寿,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难道忘了当初是谁替你救下妻儿,还清欠债的了吗?”

福寿低着头,带着苦涩的哽咽解释道:“老爷是福寿一家的大恩人,福寿一生都不敢忘。只是……只是他们将我的妻儿掳了去,逼我……逼我查清所有和老爷来往的人的情况。福寿只是府上后门的守门人,因此就算出去,也不会有人注意,他们就是看中了这点……”

朱元璋闻言,若有所指地惆怅道:“天德,我曾说越是信任的人,就越可能背叛你,这回你可信了?”

徐达怒极反静,“那人是谁,抓了你妻儿的人是谁?”

福寿摇头道:“小人不知。小人总是将信誊抄好,交到城中的太平桥,自会有人等在那里。”

徐达道:“好,我便给你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福寿缓缓抬起头来,脸上犹有涕泗横流。

福寿离开之后,众人移驾到了餐厅,等待追踪的人回来。

徐达不愧是精通谋略的大将,有容人之度,也有顾全大局的魄力。他让福寿如同往常一样,将信交给接头人,再派人跟踪,打探对方的真面目。同时,他真的没有责怪福寿,反而答允他定要将他妻儿救出。

心不在焉地用过晚宴,空瘪的肚子总算舒服了些,一行人又回了饭厅,沏上一壶茶,等待回信。

朱棣饮了一口,茶水仍然烫嘴,这时,便见到有人飞奔而至。

那卫兵一身朴素的轻装,奔至大厅,行了跪礼后,恭敬道:“启禀圣上,启禀将军,是胡惟庸丞相府上!”

众人均是大骇。胡惟庸也是颇具身份和地位之人,没想到竟会对徐达使出这种下作手段。

朱元璋拍手道:“好啊,这可有意思了,天德,你想怎么做?放心,朕会替你主持公道。”

徐达满心犹豫。朱元璋虽然这样说,但是不代表他真的会将胡惟庸收押问罪,胡惟庸是朱元璋的重要助力,朱元璋又怎会为了私看信件这种事,放弃这么一个能替他分担政事、打点朝政的朝廷重臣呢?

只是这口气不咽不可,福寿的家人也还在他手上。但这若由他出面和胡惟庸正面对峙,只怕消息很快便会传遍朝野。胡惟庸一直以来都是同他交好的,也不止一次地对他表示过拉拢之意,至少在表面上。与他们同为好友的朝廷命官不在少数,难道要为了这一件事,在朝中制造裂痕吗?再者,胡惟庸若是来个死不认账,是否会反引人猜忌到他头上?无论如何,私了是最好的,给胡惟庸个警告便是。

或许有人会奇怪,胡惟庸仗势凌人,意图不轨,朱元璋怎会帮胡惟庸?

其实这时胡惟庸刚担任宰相没几年,他年纪较轻,即便已经当上了宰相,位居所有文官之首,但在地位和资历上都要比开国之臣低个一级。但他在相位上展现出来的决断和统筹能力,却是当今朝中数一数二的。朱元璋本来就找不到人当宰相,自然舍不得他。此外,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将胡惟庸放在眼里。

也亏得是永远大局为重的徐达,这要是换上别的将军,早就提着刀跑到胡惟庸家门口叫骂了。

这时,便听见朱元璋道:“棣儿,看你的神色,可是有话要说?”

朱棣得朱元璋允许,站了出来,拱手道:“启禀父皇,棣儿愿主动请缨,替徐将军出这口恶气。”

徐达松了一口气,的确没有比朱棣更好的人选了。他尚未成人,对朝政无甚影响;若是借口到胡府拜谒,向胡惟庸求教,别人更是不会怀疑有他。

徐达点头,正要谢过朱棣,却见徐允恭和朱棣并肩而立,同样拱手道:“父亲,允恭愿为您分忧。”

</p>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