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章 回京(2/2)

宋谨打断他,好笑道:“允炆,你胡说什么呢,官用不着你来当。“说罢,却觉得沉默了一些,转眼见朱棣在一旁沉默,一脸忧色。

宋谨问道:“四皇子,你在想什么呢?”

朱棣幽幽开口道:“听杨先生所说,官场却好像并不是我在宫中所听闻的那样。”

宋谨略想了一想,道:“所以才需要他这样的监察官,辨识贪官污吏,矫正不良的习气不是?”

朱棣却摇了摇头,“杨先生为人心直口快,这样的人,容易给自己招徕是非,恐怕不适合身居官场,何况他的官职还是监察使,更加容易招人怨恨了。”

宋谨沉默了一会儿,轻叹了一口气,道:“棣儿,你说得是。”

朱棣的想法果然没有错。

后来杨基在任上,因弹劾了当时的知府,对方怀恨在心,联合了对杨基不满的官员,向朱元璋进谗言诋毁他。彼时朱元璋对大臣只剩下猜忌与打压,再不复洪武初年那样贤明,听取多方谏言,而后在其中择善而行。于是杨基被判终身劳役,最后不堪重负,累死在工所。

朱棣得知这件事之后,回想起与杨基的一面之缘,心中不胜唏嘘。当场提笔,一挥而就,写下了杨基的一首五律: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这首《岳阳楼》是杨基最富盛名的诗作,此诗全无他往日的纤弱之气,工丽且开阔,是当时五律的佳品。正是因为这首诗,他获得了“五言射雕手”的美名。

杨基死后,再不能闲梦江南梅熟日,徒留下夜船吹笛雨潇潇。

像他那样好与人交的人,九泉之下,该是何等寂寥。

***

回宫之后,朱允炆在朱标和朱元璋的强硬态度下,不得不在屋内又休养了一月有余。

期间他被禁足,整日留在房中。朱棣偶尔下了课去看望他,走的时候被他扒拉着袖子,泪眼汪汪地瞧着,就差没说“放我出去”了。

朱棣废了好大功夫才将自己的袖子从他攥紧的小手中抽出来,朱允巴巴地望着他,问他什么时候再来。

朱棣终是没忍住,扑哧一笑,揉了揉朱允炆的脑袋。

以防万一,他从未将断肠草的事同任何人讲过,只是秘密地着手调查刘基得病的真相。

如此一来,便到了四月下旬。

以往,若是科举仍在举行,这几天就该是殿试的时间。科举废除之后,变成了朱元璋接见各地所举人才的时间。

那一日,奉天殿格外金碧辉煌,里里外外都挤满了人,朱元璋身穿朱红色皮弁服,头戴缀十二缝五彩玉的黑纱帽,沿着御道走进金銮殿。朱棣和其他皇子皇孙们身着同样的皮弁服,跟在朱元璋身后,穿过文武百官和新晋士人森然伫立的长长的人墙。

除了他们之外,所有人都恭恭敬敬地低下了头,没有人敢乱瞟一眼。

一个接着一个的士人向皇帝朝觐,之后听封受赏,整个过程冗长又单调。但他们知道,静静地等候一旁,端庄神色,不为所动,是他们每个人最基本的职责。就连朱允炆都拉长了小脸,一动也不敢动。

惟有朱樉和朱棡例外。

他们竟然一个接着一个打起了哈欠。

直到被朱元璋狠狠一瞪,他们才消停下来。

之后,便在文华殿,由朱标主持,先是祭孔,后又举行经筵。

朱元璋沿用了汉唐以来讲经论道的传统,虽然时间和地点不固定,中间间隔也长,却是招揽儒士文人,沟通君臣的绝好方法。一方面,虽说是讲经,内容更多的落在时务国策上,太子往往在此时尝试与官员相处,从而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表现出色的官员能得到他人的青睐与帝王的赏识,是有才之人自荐的大好时机。因此,这项制度不仅在明清二世延续下来,更得到规范,设立了严格的时间、次数与场所。

经筵之后,儒生才算是完成了新任官员的仪式,正式进入翰林院工作。在翰林院,各人的表现便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之后是顺利进入朝政,或是丢了官回家,都要看个人的才能和造化了。

半月之后,朱棣接到杜安道带来的御令,命他们这些皇子明日前往国子监参观学习。

</p>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