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料到孙女会蹦出这样一句话,李月英意外地看向她。
才十七岁的小姑娘,正是花儿一般的年纪,脸上带着这个年纪特有的朝气,一双如清泉的眼睛水灵灵的,映着她的身影。
明明是自己最熟悉的孙女,可不知道为什么,李月英却感觉有些不大一样。
探究地看向孙女,极力想找出她今天不一样的缘故,却见她朝自己眨眼,“莫非我脸上长花了,才叫奶这般瞧着我?”
甩掉脑袋里荒唐的想法,李月英伸手戳她脑门,“赶紧收拾好起来,一会儿你娘和你姑该过来了。”
“他们来干嘛?”
还没收回去的手,再次戳上她的脑门,“是谁心心念念嫁如意郎的?怎么这会儿把今天是你姑过来说项的事给忘了?”
房间里没一处地方能见得着,今天具体是什么日子,梅苗苗并不确定。
听李月英这样一说,她立马知道,这是订婚前夕。
也即1957年的深秋。
太好了。
还没订婚,她要悔婚就容易,梅苗苗这般想着,心里开始盘算着该怎么做,嘴上却说着赶人的话,“奶先出去,我换个衣衫就出来。”
李月英出去后,梅苗苗脸上的笑意彻底没了。
她才十七岁,压根儿还没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当然这年头这个年纪结婚的人不在少数喜,但她妈李秋霜却不希望她过早结婚,对她结婚的事一直抱反对的态度。
可因为她再嫁的事,梅苗苗跟她产生了隔阂,且她爸娶的后娘也生了孩子,她觉得自己在这个家里有点多余,就想早日把自己嫁出去,好有个属于自己完整的家。
于是,无论李秋霜怎么反对,她都不听,加上男方的条件,也算说得过去,拗不过她的李秋霜,最后也只能答应这门亲事。
经历过上辈子那些事,这辈子她自然不会傻傻再嫁给那个男人,嫁到那个家里。
可这就要定亲,她突然说不想嫁,她奶和一直为她这么亲事奔波的姑姑,肯定不同意。
梅苗苗觉得她得去找自己的母亲才行。
这般想着,她拿衣服换衣服的速度都快了几分。
换好衣服,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出门直接就往继父家的方向赶。
三秋已过,生产大队进入了农闲时节,不过,大队里的男丁都出去修水利,来来往往的基本都是些妇女和孩子。
顾不得和往来的人打招呼,梅苗苗走得特别快,只想快步到继父家,见到那个一心为她好的继母。
还没走到继父家,就碰到迎面而来的李秋霜。
想到自己曾经说过的那些伤人心的话,想到在那个大家都要饿死的时候,只有这个女人惦记着总伤她心的女儿,想起临死前想跟眼前的女人说的话,梅苗苗一个没忍住,直接扑进了她怀里,“娘,苗苗听你的话,苗苗不这么早嫁人了。”
女儿突如其来的亲近,让李秋霜有瞬间的僵硬,自打她再婚后,这个女儿就再不愿意亲近她,她说的话她也不愿意听。
为此李秋霜是伤心的,可她也明白女儿从小被前婆婆,灌输那些‘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女人应该从一而终的想法,接受不了她再嫁人的事,她能理解。
哪怕哪怕伤心,她从来没怪过女儿什么。
可女儿不听她的劝,不愿意再等两年思想再成熟一点,再考虑结婚的事,她真是着急上火得不行,刚刚一路上还在盘算,等会儿到梅家,应该怎么劝说女儿放弃结婚的念头,
没想到女儿竟然自己找过来,还主动松口不结婚了的事。
更没想到,闺女会一头扎到她怀里,紧紧抱着她。
要知道自打她结婚后,这孩子就能避着她尽量避着她,避不了也就干巴巴叫她一句娘,再没过亲密的举动。
这孩子从来不是个肯向人低头的人,若不是遇上事儿,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来,伸手将闺女往怀里抱了抱,李秋霜试探道,“怎么突然想通不嫁人了?”
吮吸着母亲身上叫人安心的味道,梅苗苗嗡着声音回答,“我就是觉得娘说的有道理,我现在还小,还不懂婚姻意味着什么,且那红旗公社,离玉山公社太远,婚后他们家的人要是欺负我,我想回家求救也不容易。”
‘父另娶,母再嫁’的事,一直是梅苗苗心头的伤,她一直觉得父母都不爱她,就是爷奶也更喜欢继母再生的孩子,她一门心思想把自己嫁得远远的,再不跟娘家人有牵扯。
所以,在当初姑姑给介绍的三个对象里,她选了离玉山公社最远的一家。
正是因为离娘家太远,她最后才会求救无门,活活给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