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仁尊皇隆最近还是过的蛮舒心的。
原因也很简单。
自从叶真被放逐之后,仁尊皇隆的计划进行的非常顺利,压根没有之前的那些闹心事。
之前仁尊皇隆舍出了一个从潜邸时就随他的心腹大司天伍预,与天庙联手坑了大周军方柱石威王刘无病与卫国公潘叔这两位,营造出了大好形势。
可是大好形势,被叶真给破坏了。
斩杀魔族将领,收复失地,恨的仁尊皇隆是牙痒痒。
可自从叶真消失之后,仁尊皇隆的各种小手段,就进行的无比顺利。
稍有动作,前方大军就不是损兵折将,就是丢城失地。
这大半年来大周的形势,正向着仁尊皇隆预想的方向飞速靠过去。
仁尊皇隆不仅感觉到自己恢复了年轻与精力,也看到了万世不朽的功业在向他招手。
照目前的情况,再有个一两年的功夫,丢失的国土就应该差不多了,承压在他这个皇帝身上的重担,也就削减的差不多了。
到时候,他拿出所有的手段,独掌乾坤,大举fǎn gōng,就可以建立万世帝业,更可以彻底破除他身上的皇族生命禁锢。
所以说,仁尊皇隆这些天是过的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当然,也有些不爽。
身为帝王,仁尊皇隆可以很敏锐的感知到,他对整个朝堂、整个大周的掌控力在下降。
他明白,这是目前减负的必然后果。
做君王跟带兵打仗一样,老打胜仗,自然是威望日重,老打败仗,威望日减不说,甚至有被麾下将官duó quán的可能。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仁尊皇隆如今死死的将秘监与巡天司掌握在手里。
只要这两个大杀器在手,再加上皇家不知道这多少年来积累下的秘密力量,任何人想要造他的反,那是在做梦!
这也是仁尊皇隆的底气。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仁尊皇隆就坐视他的大儿子桓王骜府前的门槛被洛邑重臣与贵族踏破。
再蹦达,这洛邑与大周,也还是他的。
手掌巡天司与秘监这两大利器,洛邑朝臣们要请立太子一事,仁尊皇隆焉能不知道?
早就知道了,甚至有多少重臣要上奏折他都知道了。
原本,仁尊皇隆的意思是掺沙子,不是还有四皇子与七皇子两个嘛?
请立太子,择贤而立,从这三人当中选。
等你们争明白了再说。
但是,这一次的洛邑的王公贵族们,竟然分外的团结。
尤其是丞相闻纲领头进谏,让仁尊皇隆感受到的莫大的压力。
乾坤殿上,满堂朝臣俱都要请立大皇子桓王骜为太子。
要知道,就算仁尊皇隆要掺沙子,这沙子也得是朝臣上本才能掺进来。
可是他这个皇帝选定的几个要掺沙子的心腹,在这阵势之下,竟然没了声息。
就连往日他最信重、受了他暗中另嘱托的军部尚班棣,不仅没有依他嘱托进谏掺沙子,反而跟着群臣一起跪谏。
仁尊皇隆明白,倒不是军部尚班棣这样的心腹重臣背叛他了。
而是大势。
今天大朝会上的群臣请立太子一事,已经成了大周的贵族群体的一种行为。
身为大周贵族群体一员的军部尚班棣,若是不与其它贵族共进退,那以后就没法在贵族群体中立足了。
这种情况下,群臣请立太子的事情,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在乾坤殿上通过了。
这就是政治!
十年前,若是仁尊皇隆声威正隆时,没有经历过如此多的败仗与丢城失地之事,那么仁尊皇隆是可以将这种近乎逼宫式的进谏给顶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