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18章 现代:你是皮皮虾吗?(4千字)(2/2)

由于殷禟开的非常快,甚至比导演组预先找专业人士进行演练过的时间要提前了一半。

众人都惊愕不已。

然后就看着他万分潇洒的直接拿着棒槌敲了一下鼓,第一个完成任务。

海水依然是非常凉的,时间长了人受不了。

他们一上岸,最后工作人员急急忙忙的赶过来给他们送浴巾和热水。

主持人坐着直升飞机到的时候,殷禟他们已经坐在酒店的大厅里喝茶了,顿时惊讶不已。

脱口而出:“殷禟,你上辈子是皮皮虾吗?”

“滚!”殷禟朝着他比了个中指。

工作人员哈哈大笑。

大约二十分钟内,剩下几组人员相继赶到。

齐玥到的时候一脸不高兴,抱怨着她差点儿就被山上毒蛇给咬了。

原来是六部:礼、户、吏、兵、刑、工当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95年后清政府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加了一个:外交部,主管涉外事宜,权在六部之上,原来六部的职能如下:

1礼部主管文化、教育、科举、典礼等2户部主管财政、户籍、人口等

3吏部主管人事、官员稽核、任免等4兵部主管军事国防

5刑部主管司法6工部主管工程建设、水利、建筑等

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圣祖玄烨系:

镶蓝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

镶白旗:允祺、允佑、允祹、允祁;

正蓝旗:允禩、允禟、允祥、允祎、允祜;

正红旗:允礻我、允禑、允礼。

清朝的皇帝不属于任何旗,皇帝亲领上三旗,也就是说他是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的旗主。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黄旗属于皇帝、镶黄旗属于太子、正白旗属于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种说法,皇帝都不属于任何旗,只能说哪些旗属于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为太子,那么在他当皇子的时候是被划分了旗籍的(也就是成年分府时)。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时就是镶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后就不再属于这一旗了。

而且从康熙开始,无论是给他的兄弟还是儿子划分旗籍,都没有任何一个是属于上三旗的,康熙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近支宗室是正黄旗。

楼上说的那些只能说正黄旗里有那些姓氏,但不是说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黄旗。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从姓氏是看不出旗属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布的多少有区别罢了。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妃、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皇太后自称“哀家”。表示对先皇深切、永远的思念。

皇帝的女儿才能称公主,按清朝的规矩,皇后生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妃子生的女儿或者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亲王、君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称为“格格”,公爵以下贵族女儿称“宗女”,所以,格格见了公主要行礼,这是必须的!

“格格”是满语,是“小姐”的意思。在清初,一般满族的人家都可以叫做“格格”什么的。随后清朝制度不断完善,从皇太极起,一般就不把皇帝的女儿称为“格格”,而称为“公主”。“格格”以后也就成为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在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规定,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公主共有两级。即:

一、固伦公主,只有皇后之女才能叫这个称号,但并不是每个皇后之女都能有这个称号;

二、和硕公主,为皇帝的妃子及皇后的养女的称号,同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个称号。

接下来说格格吧。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所以说,叫皇帝的女儿为“格格”是不准确的。当然,我在前面说过“格格”的意思,在非正式场合,私下里叫公主为格格的也是可以的。

皇帝之正妻称“后”或“皇后”(汉魏时分封诸侯之正妻亦称“后”或“王后”)。“皇后”名称自秦汉沿用至清末。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等同于皇帝在前朝的地位。历代后宫都有诸多品级,离我们最近的两个王朝中,明代后宫分18等,清代后宫则简化为8等,即: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皇贵人、皇答应、皇常在。

清代皇后的遴选途径有四:

1。由未大婚的皇帝拣选。这是皇帝第一次选秀,一般册封一位皇后(以玉如意为示,得如意者为后)和两位妃。这样册封的皇后地位最高,是皇帝的正妻,所生长子一般封为皇太子,但清朝以皇后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仅道光皇帝一人。他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第二子,但长子早夭,道光因而成为镝长子。皇帝的正妻皇后所生的孩子如果成为皇帝,那么健在的皇后则成为圣母皇太后,如果庶妃所生的孩子成为皇帝,那么皇后则成为母后皇太后。

2。续弦

皇帝的正室皇后去世之后,皇帝会从后妃之中挑出一位成为继皇后。继皇后的地位高于寻常妃嫔,但比大行皇后要低。继皇后一般是皇帝宠幸的贵妃或皇贵妃中德行高尚者,要么是皇妃中育有子女者。清朝皇帝一般都有继皇后,只有清穆宗同治皇帝和清德宗光绪皇帝仅有正室皇后(嘉顺后和隆裕后),另外,末代皇帝溥仪5岁退位,17岁大婚,因此他的“皇后”郭罗罗氏并不能算真正的皇后,溥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皇后的清朝皇帝。

3。皇帝死后,皇子中的某一位继承皇位,新皇帝的母亲自然成为皇后。这就是“母以子贵”的思想。清代的很多妃子都是这样成为皇后的。一般来说,皇帝生母(如果他不是正宫皇后的话)的地位要低于大行皇帝的正妻,一般称皇帝的生母为圣母皇太后,而老皇帝的正妻则为母后皇太后。

4。追封。这是给予已过世的妃嫔死后荣耀的一种方式。一般被追封者是新皇帝已过世的母亲,但也有例外。例如顺治皇帝的妻子孝献世皇后董鄂氏,她生前是顺治皇帝最崇爱的皇贵妃,还生下了皇太子荣亲王,但他们母子都很薄命。荣亲王没有继承王位,但董鄂氏死后还是被顺治皇帝追封为皇后。

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长到15岁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选的秀女中指定,内务府行文钦天监选取指婚吉日,并开列帮办婚礼的官员与命妇名单。届时,赞礼大臣陪同选中的女子的父亲穿蟒袍补褂到乾清门东阶下,女子的父亲面北而跪,赞礼大臣面西站立宣读圣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亲承旨,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择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福晋家见其父母,内大臣、散佚大臣、侍卫、护军等随行。到达大门,福晋父亲着蟒服迎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亲答三拜。以同样的礼节再见福晋母亲。辞行时,福晋父亲送出大门外。

3成婚礼前一天,福晋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宫中,其中当然包括先期皇帝所赐的仪币,送妆奁的福晋族人由内务府设宴款待。

当日,在皇子住处张幕结彩,设宴六十席,羊四十五只,款待福晋父母亲族人员。出席人员与礼仪程序与在福晋家举行的定婚宴一样。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妇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皇子三跪九叩、福晋六肃三跪三拜,妃嫔所出的,还要到生母面前行礼,皇子二跪六叩、福晋四肃二跪二拜。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