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04章 现代:绑匪居然是他!?(4千字)(2/2)

说明,这是个对交易很笃定,很自信,并且行事偏慵懒散漫随意的人。

这样的人的背景,分三种。

一种是长时间在此生活,对这里的一切都很熟悉,知道拿货后,迅速逃走的路径。

他们有可能是当地人,也有可能是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且有些地位的地头蛇,更或许是在这儿住了几年,现在开始准备跑路,走之前想要大捞一笔的大盗。

第二种是,他们就是这样的行事风格。懒散、自信、活儿却稳,从无败绩,或者败绩很少。

所以他们才敢如此放松自在的对待对手。

第三种则是……他们查过她的资料,因为背景干净,且大部分时间一直宅在家中,直接把她定义成了之前有些疯傻现在虽然清醒了却是个有钱败家的千金小姐。

所以,她这种薄弱的资本,让他们蔑视、轻敌了,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才敢选择自己最为舒适的方式来。

董鄂瑾将分析出来的信息输入系统,迅速筛选着符合这种情况的人。

时间紧迫,她紧紧地盯着屏幕,可当其中一个人的那张脸跳出来的时候……

董鄂瑾的眉梢微挑。

嘴唇轻轻抽搐。

没想到会遇到熟人。

尤其这张粗犷大气,跟清秀沾不上边,却打扮得十分艺术时尚的风格……

真是祖宗八百代,行业从未变啊。

董鄂瑾心中顿时涌起一阵无语。

看到他的照片,她就确定是他了。

一是系统一般不会出现无关人员,除了跟黑色奥洛夫有关的,就是跟她有关的。

能冲着黑色奥洛夫来的人,目的性极强,手段定也是残忍狠戾的,而她现在还没感受到意思逼至脖颈的杀气。

二是……行事风格都一致,又这么喜欢艺术,委实是他没错了。

只是这一世,他倒是脸皮更厚了些,杀人的生意还做得如此……啧啧。

她到现在都未接到其他短信。

只是桃心……

这也算是孽缘吧?

就知不知道俩人这辈子是谁制服谁。

她和殷禟之间的关系都有些变了,更何况是别人……

清朝的皇帝不属于任何旗,皇帝亲领上三旗,也就是说他是上三旗的旗主。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黄旗属于皇帝、镶黄旗属于太子、正白旗属于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种说法,皇帝都不属于任何旗,只能说哪些旗属于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为太子,那么在他当皇子的时候是被划分了旗籍的。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时就是镶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后就不再属于这一旗了。

而且从康熙开始,无论是给他的兄弟还是儿子划分旗籍,都没有任何一个是属于上三旗的,康熙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近支宗室是正黄旗。

但不是说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黄旗。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从姓氏是看不出旗属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布的多少有区别罢了。

皇帝的女儿才能称公主,按清朝的规矩,皇后生的女儿称固伦公主,妃子生的女儿或者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亲王、君王、世子、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女儿称为“格格”,公爵以下贵族女儿称“宗女”。

所以说,叫皇帝的女儿为“格格”是不准确的。当然,我在前面说过“格格”的意思,在非正式场合,私下里叫公主为格格的也是可以的。

清代皇后的遴选途径有四:

由未大婚的皇帝拣选。这是皇帝第一次选秀,一般册封一位皇后和两位妃。这样册封的皇后地位最高,是皇帝的正妻,所生长子一般封为皇太子,但清朝以皇后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仅道光皇帝一人。他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的第二子,但长子早夭,道光因而成为镝长子。皇帝的正妻皇后所生的孩子如果成为皇帝,那么健在的皇后则成为圣母皇太后,如果庶妃所生的孩子成为皇帝,那么皇后则成为母后皇太后。

续弦。皇帝的正室皇后去世之后,皇帝会从后妃之中挑出一位成为继皇后。继皇后的地位高于寻常妃嫔,但比大行皇后要低。继皇后一般是皇帝宠幸的贵妃或皇贵妃中德行高尚者,要么是皇妃中育有子女者。清朝皇帝一般都有继皇后,只有清穆宗同治皇帝和清德宗光绪皇帝仅有正室皇后,另外,末代皇帝溥仪5岁退位,17岁大婚,因此他的“皇后”郭罗罗氏并不能算真正的皇后,溥仪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皇后的清朝皇帝。

皇帝死后,皇子中的某一位继承皇位,新皇帝的母亲自然成为皇后。这就是“母以子贵”的思想。清代的很多妃子都是这样成为皇后的。一般来说,皇帝生母的地位要低于大行皇帝的正妻,一般称皇帝的生母为圣母皇太后,而老皇帝的正妻则为母后皇太后。

追封。这是给予已过世的妃嫔死后荣耀的一种方式。一般被追封者是新皇帝已过世的母亲,但也有例外。例如顺治皇帝的妻子孝献世皇后董鄂氏,她生前是顺治皇帝最崇爱的皇贵妃,还生下了皇太子荣亲王,但他们母子都很薄命。荣亲王没有继承王位,但董鄂氏死后还是被顺治皇帝追封为皇后。

皇室婚礼没有议婚的过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长到15岁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选的秀女中指定,内务府行文钦天监选取指婚吉日,并开列帮办婚礼的官员与命妇名单。届时,赞礼大臣陪同选中的女子的父亲穿蟒袍补褂到乾清门东阶下,女子的父亲面北而跪,赞礼大臣面西站立宣读圣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为福晋。”福晋父亲承旨,行三跪九叩礼后退出。择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福晋家见其父母,内大臣、散佚大臣、侍卫、护军等随行。到达大门,福晋父亲着蟒服迎于门外。皇子升堂拜,福晋父亲答三拜。以同样的礼节再见福晋母亲。辞行时,福晋父亲送出大门外。

成婚礼前一天,福晋家将妆奁送到皇子宫中,其中当然包括先期皇帝所赐的仪币,送妆奁的福晋族人由内务府设宴款待。

成婚当日,皇子蟒袍补服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三跪九叩礼,如果生母是妃嫔,还要到生母面前行二跪六叩礼。

銮仪卫预备红缎围的八抬彩轿,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内务府总管一人率领属官二十人、护军参领一人率领护军四十人,负责迎娶新人。

先期选取年命相合生辰无忌的总管内务府大臣妻一人率内管领妻等八名担任随侍女官,分别到福晋家与皇子宫敬侯,步军统领负责清理自宫门到福晋家的道路。

吉时降临,内监将彩轿陈于中堂。福晋礼服出阁,随侍女官伏侍上轿下帘。八名内监抬起,灯笼十六、火炬二十前导,女官随从,出大门骑马。前列仪仗,内务府总管、护军参领分别率属官与护军前后导护。到皇子宫外,仪仗停止、撤去,众人下马步入。女官随轿到皇子住处伺候福晋下轿,引福晋入宫。随后举行合卺仪式,由等候在此的命妇负责。

当日,在皇子住处张幕结彩,设宴六十席,羊四十五只,款待福晋父母亲族人员。出席人员与礼仪程序与在福晋家举行的定婚宴一样。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妇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后、皇帝、皇后前行礼,皇子三跪九叩、福晋六肃三跪三拜,妃嫔所出的,还要到生母面前行礼,皇子二跪六叩、福晋四肃二跪二拜。

良妃能在康熙三十九年得到封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儿子胤禩当时正受宠,连带着自己沾了光。相比之下,七阿哥的生母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得到成嫔的封号,可见康熙的薄情寡义之甚。后来,胤禩因争夺储位得罪父皇,立马被骂“辛者库贱妇”所出,狼狈不堪。可见康熙对良妃的反感。

康熙五十年,良妃染病,不肯就医服药,同年病亡。

雍正皇帝辑录的《康熙谕旨》中有下面一段记载:“允禩母妃病笃时,遗允禩之言曰:尔皇父以我出自微贱,常指我以责汝,我惟愿我身何以得死,我在一日为汝一日之累。因而不肯服药。”可见良妃之死,和康熙骂其为辛者库贱妇,大有关联,她不愿意连累儿子而情愿选择这种类似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