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都准备好了吧?”
“准备好了,昨个就准备好了,主子您忘啦?”桃心很是奇怪,主子最近记忆力不是很好哦,经常会忘事儿。
董鄂瑾微微皱眉。
她最近是怎么了?
常犯困、嗜睡、爱吃、还总忘事儿……
胤祜五子:弘昽、瑞保、弘嵩、弘丰
胤祁七子:弘昭、弘昑、弘亮、弘纯、弘谦、弘霈、弘善
胤礻必四子:弘畅、弘旿、弘康、弘超
原来是六部:礼、户、吏、兵、刑、工当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95年后清政府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加了一个:外交部,主管涉外事宜,权在六部之上,原来六部的职能如下:
1礼部主管文化、教育、科举、典礼等2户部主管财政、户籍、人口等
3吏部主管人事、官员稽核、任免等4兵部主管军事国防
5刑部主管司法6工部主管工程建设、水利、建筑等
吾等衣华夏服章,法始祖规制,以祀昊天。祈国家昌盛,万民安康,社会和谐,天下大同。望我华夏数千载之人文荣光,扬於万邦。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
因为冬至与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准确,则可证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顺天应人的资格,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冬至。
“冬至”最初并非节日,只作为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测得“洛邑”(今洛阳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阳成为日后十三朝古都。后来他又用此法测得“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即现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圣祖玄烨系:
镶蓝旗:允禔、允礽、允祉、允禵、允禧;
镶白旗:允祺、允佑、允祹、允祁;
正蓝旗:允禩、允禟、允祥、允祎、允祜;
正红旗:允礻我、允禑、允礼。
清朝的皇帝不属于任何旗,皇帝亲领上三旗,也就是说他是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的旗主。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黄旗属于皇帝、镶黄旗属于太子、正白旗属于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种说法,皇帝都不属于任何旗,只能说哪些旗属于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为太子,那么在他当皇子的时候是被划分了旗籍的(也就是成年分府时)。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时就是镶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后就不再属于这一旗了。
而且从康熙开始,无论是给他的兄弟还是儿子划分旗籍,都没有任何一个是属于上三旗的,康熙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近支宗室是正黄旗。
楼上说的那些只能说正黄旗里有那些姓氏,但不是说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黄旗。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从姓氏是看不出旗属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布的多少有区别罢了。
“颔首”礼(点头礼的做法是头部向下轻轻一点,同时面带笑容。注意不要反复点头不止,点头的幅度不宜过大。)
道万福是满族礼仪的一种,女子向长辈或上级请安时行此礼。行礼时,左腿前置,右腿后置,两腿相交,右手朝上,左手朝下,并拢手指,双手手指相握,置于身体左侧,同时下蹲,不要超过50度。
皇后(正室)x1(可分宫女10人)居中宫,每年例银一千两,
皇贵妃(大姨太)x1(可分宫女8人)
贵妃(二姨太)x2(可分宫女8人)
妃(三姨太)x4(可分宫女6人)每年三百两
嫔(四姨太)x6(可分宫女6人)二百两
贵人(五姨太)x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六姨太)x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七姨太)x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x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选中就可做贵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选秀女而被封为懿贵人、懿嫔,生皇子后升为懿妃、懿贵妃,最后因儿子登基而成为太后。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