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后带了一群人。
刘奶奶提着袋子,徐佳佳牵着小妹,店里打工的女大学生,成叔,刘柯乔,还有楼小川和一个不认识的男人。
郁久脚步顿了顿,喉咙里有点发哽,发现这还没完。
仲孙青老爷子和他儿子也来了,还有他们老家街上关系很好的卖煎饼的婶婶,外公去世后很照顾他的隔壁爷爷……
浩浩荡荡一大群,见到郁久你一眼我一语地围上来,小久小久地喊。
直到蔺从安把大家安排到座位上,郁久才反应过来,瞪着圆圆的眼睛问:“你把他们请过来的?还有我老家的婶婶爷爷……”
蔺从安揉了他一把:“楼小川说的,你们关系好。高兴吗?”
怎么可能不高兴。
刚才那点羡慕被埋进心底,满足泛上来,弄得他很兴奋。
纵观现在在场的家长队,只有他排场最大好吗!男女老少,口音各异,聊得热火朝天!
这时,大门那里又涌进一群人。
这一批明显都是亲戚,为首的应该是哪个选手的父母。郁久和蔺从安说了声正要回后台,却和孟昌武打了个照面。
“啊!”孟昌武一惊一乍地跳起来,郁久立刻知道,这肯定是孟昌文的亲戚团了。
想起孟昌文,郁久心里陡然泛起一丝波澜。
金燕老师还是没有回来。
毕竟孟昌文是她的学生,如果回来了,她一定会来现场的。
郁久不再想这件事,反正老师总是要回来的,他也迟早会找到老师,和她确认当年事情的真相。
早晚的事罢了。
在这件事上,他越是淡定,孟昌文越是恐慌。
孟昌文近几天都没有睡好,今天顶着黑眼圈,显出几分阴郁来。
他没有从后台出去,导演组的化妆师给他化好妆后,他就一直坐在角落里,面前摊了一本曲谱,手指在腿上敲。
心底的焦虑无从排解。
时间过得很快,孟昌文浑浑噩噩地跟着抽了签,又回到了后台。
其他人见他神情有异,也不跟他说话。
孟昌文一个人掐着自己的手指,回过神来发现僵得厉害。
有几个想听别人演奏的人去了舞台附近,留在后台的都是不想受到干扰的人。他们耳朵里都塞着耳机,眼睛盯着曲谱。只有孟昌文,被选手的演奏吸引了注意力。
琴声受到多重阻碍,传到后台已经非常虚无缥缈,可那煽动人心的旋律仍然霸道地往他的耳朵里钻。
命题选曲,《肖邦第一叙事曲》。
孟昌文也选了这首。
叙一非常好听,有魅力的演奏和刻板的演奏,听在耳朵里天差地别。
孟昌文见过世面,知道好坏,他几乎一瞬间就被琴声吸引了。
第一主题娓娓道来,悲叹着苦难的历史,逐渐雄浑,波澜壮阔。
第二主题则是温和,明朗,释然的,充满着诗意的柔情。
两种情绪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一首令人惊艳的叙一。
孟昌文脑子里浮现出一个名字——郁久。
是他,一定是他!
孟昌文几乎能想象到,此时的直播里,弹幕会划过怎样的溢美之词,在他最后一个音落下后,解说会怎样的极尽所能来赞美。
这一瞬,孟昌文胆怯了。
他发现他不得不承认,郁久是真的有天赋。
十二岁就能拿下全国冠军,后来没有老师教,竟然能凭着自学走到现在这一步。
老天为什么要造出这样的天才?
他孟昌文,同样的天之骄子,他也是从小学琴,每天苦练八小时。别的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他在练琴,别的小朋友不好好上课,他在练琴。
孟昌文尤记得自己小学时的一次春游,学校组织去隔壁市玩,他兴奋期待了很久,却因为父母说“练琴一天都不能缺”,硬生生错过了机会。
他不吃苦吗?他不努力吗?他集全家的期盼一步步走到现在,勤学苦练拜名师,到头来还是比不过一个所谓的“天才”?!
对了,拜师。
拜师……
孟昌文失眠多日,脑袋乱糟糟的,不禁开始疑惑,金老师是不是从没有认真教过他?
因为自己和小弟只是郁久的替代品吗?
“孟哥,孟哥!”坐在他不远处的女选手见他表情狰狞,犹豫了半晌还是走近推了推他。
“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要不要我找导演来?”
孟昌文猛地挥手,狠狠地说滚,女选手吓了一跳,憋着气走开了。
孟昌文深吸一口气。
没有什么替代品。当年的事他打死不认。不能让郁久拿冠军。
导播进到后台,叫到了他的号码,孟昌文整理了一下衣服,一步步地踏了出去。
……
第一轮结束,郑新和郁久一起回到后台。
“啊啊啊我要疯了!妈的老子今天早上还在背谱!去他妈的十三号!老子听都没听过!”
第二轮是现场抽签题,背谱演奏,因此五首都得熟练弹奏。
郑新闭关一个月,成效不佳,扒着郁久直哼哼:“我完了,真的,我八成是真要完,我爸回去可能会把我挂在树上当沙袋练手。”
郁久笑出声来:“不会吧,你爸看起来人真的很好啊,你都进决赛了,要求没那么高吧?”
“……你别立flag。”郑新打了个哆嗦:“就昨天,他还拿着一根板凳腿儿站在我旁边,我弹错一小段他就冷笑一声……嘶,我槽,那模样特别像黄蓉他爸,你知道吗?就那个邪魅的气质。”
郑新流年不利,抽签抽了个第一。
郁久上一轮是第一,和他难兄难弟,此刻只能互相鼓励,说不定是什么吉兆呢?
还好,在台上抽曲目时,郑新没有抽到记都记不住的那首贝多芬的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
这首曲子郁久同样不熟,但好巧不巧,他抽得正中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