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四五二章 来自武承嗣的判断(2/2)

那是,二十多年前被送出宫的那个孩子,当年盛传乃是老太太所出。

如果真是那样,那对了。

只有吴宁是老太太亲生,才有可以抗旨无罪,反而有赏。

如此一来,其实武承嗣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吴宁才对。

只不过,又好像不是那么回事。

如果穆子究是吴宁,吴宁又是老太太亲生

那不是晋封李贤了啊?也不是把他武承嗣的党羽尽升高位了呀?

所以,武承嗣最后猜测,也许穆子究根本不是吴宁。

也许正如诏书所言,是罪营老卒确实立了大功,值得女皇法外开恩。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李贤是个屁,可能屁都算不。

武承嗣心情好了起来,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信号。

什么信号呢?

那是,储君之位已经是囊之物的信号。

没错,此次回京之后,女皇必有动作,太子之位已经稳了。

在武承嗣看来,很明显,这是历代君王都会用的制衡之道。

只有老太太已经决心立他武承嗣,才会扶植一下李贤,为他挑选一个对手。

毕竟老太太还没到枯木之势,还得在皇位坐几年。当然不希望新立的太子一家独大,撼动她的权威喽。

你看眼前,不是这么回事儿吗?

又是晋王,又是京畿府尹的,确实抬高了李贤的声势。

可是,实际呢?朝要职还是他武承嗣的,党羽门生也个个显赫。

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出这样的姿态?

呵呵,这不也是明摆着的吗?

一切的一切,源于武则天的一个误判。

那是,武则天轻信了李瓘谋反的这个传闻,致使老太太乱了方寸,派武承嗣来阻击李瓘。

可实际呢?

李瓘因为私自驰援阳关,被穆子究一到阳关给抓起来了,还哪儿反叛去?

可是,问题来了。

这个错误的决断,却造成了武承嗣手突然又多了七万兵马。

万一生出什么变故,这才是老太太不想看到了。

于是,重用武承嗣党羽,这是在变向的安抚于他。

想通这一切,武承嗣心情很是美丽。

也不枉费他为了这个皇位,处心积虑地经营了十几年。

得意地安于马,看着西北特有的荒凉景色,只想快些到玉门关。

把李瓘接,好马不停蹄地奔回长安,入主东宫。

“来人,传本王帅令!”

“大军急行,不得延误!三日之内,到达玉门关下!!”

三日之后,即达玉门。

到那一看,李瓘果然未反。

这货已经在马棚里“舒舒服服”地住了两个多月了。

武承嗣见状,赶紧假模假样地亲自与李瓘松绑,并把功劳都揽在了自己身。

言明,已经与陛下奏,给蔡国公请功了。

李瓘表面自然是千恩万谢,心里却是翻着白眼。

呵呵,你嘚瑟吧,谁还不知道谁啊!?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