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紫苏(2/2)

“公子还是上马吧,榨油的人家尚在别苑之外。”仆从建议道。

别苑是属于秦王的私人财产,归少府管辖,劳作的都是宫奴。既然是在别苑之外,极有可能是普通的平民家庭。

骑马也花了一个多时辰,赵苏才来到榨出植物油的农人家中。主人一家统统跪在门口相迎,赵苏亲手扶起跪在前头的老人,“老丈请起,我一时兴起,倒是扰了你们的清静,莫要见怪才好。”

“贵人说的哪里话,草民盼都盼不到贵人光临,实令寒舍蓬荜生辉。”老丈年纪虽大,说话却很有一套。

赵苏越发感兴趣道:“听老丈谈吐不俗,以前可是读过书。”

“草民父亲曾是一位大匠,托他的福进过两年学堂,勉强能识得几个字罢了。”老丈自己也曾是木匠,后人手笨学不好这门手艺,再加上他年纪大了,便买了一些田地,带着一家人安身立命。

“老丈的日子过的不错嘛。”虽然黄泥巴的矮墙加上草棚子的屋顶,看上去寒酸无比,但院子里却栓着一头牛。

家中有牛的人家,在秦国绝对称得上是殷实的农家。也难怪这样的人家,能够为了一口吃的,想出法子来榨油。

“托大王的福,草民一家才能安稳的过活。”老丈请赵苏到家中坐。

赵苏摆摆手,“我主要是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榨油的,天色不早,就不讲虚礼了。”

早就仆从通知老丈贵人的来意,他也不啰嗦,径直将赵苏引至厨房。

“说起来当初发现菜籽能够榨油的,还是草民的孙女。她去剥路边野菜的菜籽,准备种到自家的院子里,结果无意中发现菜籽搓碎之后,竟有油脂溢出。”

老丈在农人当中,算是家境殷实的,但也一样吃不起荤腥,用不起荤油。无意中这个发现,让他们升出一丝希望,莫不是菜籽中也有油脂。好在菜籽不要钱,家中的女人便弄了许多回来,熬煮,火烤,清蒸,最终找到出油的方法。

“将菜籽上锅蒸熟,捏成团,然后用石杵击打,便能渗出油脂来。好歹让草民家中,能够吃上一口油,多些力气好去耕田。”

老丈不是没有想过买卖的事,但耗时耗力之后,也只能得这么一丁点,自用尚且不够,也就没有想过出售。恰是前日有别苑的宫人出来,被人相告他们家能够炼油,寻了过来,价格出的又公道,老丈便将家里存的一点油,全都卖了。

没想到,今日贵人还会为了这么点小事,亲自上门。老丈心中忐忑,不知到底是福是祸。

赵苏感兴趣的捻起菜籽,让人去挖一颗来看看。老丈却说不用,自家屋后已经种了许多,都是从野外挖回来的。

等看到实物,赵苏恍然大悟,这不就是紫苏吗?

赵苏抚掌,“此物名为紫苏,叶片可食用,还能入药,对平喘、消痰、润肠、还有风寒之症,皆有效果。现在又发现紫苏子可以榨油,可见一身是宝。”

老丈直接愣了,原来随意生长在田间地头的野菜,竟然有大名堂。

拱手道:“贵人博学,远非凡人可比,小老儿活了大半辈子,也不知道此物有名有姓,还可入药。”

赵苏来了兴致,“紫苏在野外长的多吗?你炼油的前一半是对的,后一半还有更好的办法。”

紫苏子的含量油很高,而且非常健康,赵苏记得价格跟橄榄油差不多。

一来便发现紫苏,实在是个好现象。盖个炼油坊起来,至少能够保证自己有油吃,不然等他可以吃荤的时候,要天天面对动物油,光想想就觉得自己的心血管要废了。

老丈一听有更好的办法,顿时竖起了耳朵。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里,知识一直以来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哪怕是后来的宋朝有了天工开物,里头明确记载的知识,仍然有大量的底层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为何物。而宋朝已经是王朝轮替之中,少有的富庶时代。

而读书人,大多都将时间和目光投注在科考以及清谈上,所谓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能够关注民生与实务的,寥寥可数。也就造成了大量有用的科技,一经历战乱就湮灭于历史的车轮中。

赵苏随口就道:“蒸过的紫苏子,与稻草一起踩实为饼,称为油饼。再用撞木大力撞击,便可榨出紫苏油。”

手工的榨油作坊在很多偏远的农村,一直保留到九十年代都还在使用,赵苏小时候就见过,一直到他考上高中那年,才被淘汰。

只是这东西,一时半会儿还真说不清楚怎么制作,不过可以统筹一下,同时安排,转过头赵苏便对水娘道:“敞开向村民收购紫苏子,有多少要多少。至于价格,你拿主意就好。”

赵苏脑子里对物价的了解全都是相对贵重的物品,野菜籽该用什么价格收购,他心里一点谱都没有。不过他不懂没关系,水娘肯定是懂的。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