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中人,见不见面有什么打紧的。”蒙殊显然也信了,不然怎么解释扶苏忽然之间的改变。
咦,这话到底是谁传的,赵苏摸了摸下巴,他是不是该去拜访一下这位国尉大人。
“公子可是为大王赐下的千亩良田不安。”蒙毅下值回府,推开书房门说道。
赵苏起身,面露苦笑,“在我心里,无论是马蹄铁,又或是石磨,甚至是豆腐,都比一柄神兵更有价值。我以前还笑话石铁火和韩家人对这柄神兵太过重视,没想到,原来竟是我想错了。”
这也是他今日到蒙府等着与蒙毅见面的原因,看样子他对秦王的了解走进了误区,有些自以为是了。毕竟小命还攥在别人手里,这样的事,他当然要弄清楚。
“公子没有错,大王也没错。”蒙毅坐到了赵苏的对面,他的书房里已经换上了扶苏设计的桌椅,当然不是竹子那等简陋的用料,而是带着淡香的上好木料。
蒙毅往靠背上倚了倚,比起跪坐,这套桌椅果真舒服极了。当然,标配还有那种四个角的短裤,是儿子特意献上的,穿上之后再坐这套桌椅才不会失仪。
调整好姿势,蒙毅紧绷了一天的腰背得到放松,接过一杯豆浆喝上一口,才说道:“统一六国在望,从古至今哪一位国君能够完成这等千秋功业,这种时候若无祥瑞出世,岂不是暗指大王不得天佑。这柄神兵来的恰到好处,大王心悦之下千亩良田又算得了什么。”
“原来是这样。”赵苏也终于明白了秦王的心思,其实就是他暗戳戳等着下头人献上祥瑞,好让统一六国变成顺应天命之事,而他阴错阳差成了头一份,他不得厚赏该谁得厚赏。
想通之后,又看蒙毅似笑非笑的模样,后知后觉道:“莫非我又挡了谁的道?”
“李相的门生在大海之滨找到一颗圆润无瑕的黑色珍珠,在高山之巅找到一颗天生如盘龙状的藤木,在地底挖到一块重达十斤的狗头金,还在找另外两行,就被你抢了先,你说呢?”
蒙毅眼一斜,越想越觉得好笑,李相费煞心思,想要对应秦王最爱的五行论,直接将祥瑞的标准抬到顶配,没想到扶苏公子一柄神兵,将其统统了断。
也不知道是乱拳打死老师傅,还是扶苏的气运来了,挡都挡不住。
赵苏也跟着笑,心里却道自己真是傻了,他是二千多年后的人,自然对秦王统一六国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因为这根本就是史实,从而也没有将这件必然会成功的事看得太过重要。
可是他忘了,这件事现在还没有发生,还有两个国家的战争没有结束。而统一六国,是秦王毕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就差最后一得瑟,换了谁心里多少有点打鼓,有点患得患失吧。
想要个祥瑞鼓励一下自己,有错吗?没错啊。
有人这么听话献上了祥瑞,还是一把神兵,岂不是说明天命所归。那他对献上祥瑞的人赐下千把亩良田,有问题吗?没问题啊。
赵苏终于放下心事,开始对准自己的千亩良田,要好生规划一二。
当然,在离开咸阳城之前,还是要先去国尉府上看一眼国尉大人。
鬼谷子的名头,几乎响彻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时不时就会冒出一个惊才绝艳的人物,自称或被人认作鬼谷子的弟子。对于鬼谷子是不是真的存在,众说纷纭也没个定论。
赵苏一直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敬鬼神而远之,是他分外赞同的一句话。哪怕他穿越到秦朝,宁愿相信这是一场未来科学可以解释的时空旅行,也不愿意相信这背后是鬼神在操纵作怪。
走进国尉府大门的时候,赵苏抽了抽鼻子,闻到了一股熟悉的药味。小时候镇上唯一的一家中药铺子里,弥漫的就是这个味道。
只不过,国尉府的药味更加冲一点,再仔细闻闻,硫磺味忒重了些。
“公子请进,老神仙在药房等着您。”带路的小童伸手作了一个请字,垂手恭谨的站在路边,显然不打算进去。
居然自称老神仙,真是一点也不矜持,赵苏腹诽一通,自己推门走了进去。
“小子扶苏特来拜见国尉大人。”赵苏心想,他若不打算见自己,立刻调头就走。
“既然来了,快些过来帮我推磨。”里屋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赵苏只好继续往里走,看到一个面白有须,穿着宽袍大袖的老头子,推着一架石磨,呼呼的转着。
定睛一看,没错,就是他放在奇物坊卖出的石磨之一。别人买回家,不是磨麦粉,就是磨菽煮豆浆,这一位,却是用它磨药材。
难怪他闻到一股药味,草药磨成粉末,这味道可不都发散出来了。
长者有令,赵苏只好上手帮他推起了石磨,磨完一旬药粉,就看到国尉大人打开一个匣子,往石磨眼里倒着细碎的砂石。
赵苏看着这些砂石,不由出声讥笑道:“国尉大人这是准备蒸馏之后提取汞?”
辰砂矿石磨成粉,通过蒸馏加工得到汞,也就是后世人们俗称的水银。而在古代,所谓的仙丹通常是二分琉六分汞剩下一分云母或是石英石等各种稀奇古怪的矿石。
而这些仙丹的成份,通常来说,除了不能吃,还真是即珍贵又难得一见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