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几步,又回头仰头看了眼杜家的门匾,这杜家恐怕是要崛起了。他又无奈的笑了笑,不过,这些跟他又没什么关系,他没有那命,还是先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做好,便已经了不起了。
报信人骑上马,离开。
......
没一会儿的时间,屋外来了小厮进来传话,说是再过会儿传捷报的人就要来了,刚刚报信的人刚走,后面的第二报,第三报,也会马上就要过来。
小厮刚传话完,屋外又进来了个丫鬟,屈身行礼道:“老太太......顺天府丞的李夫人备了贺礼带来,已经到了前门影壁处。”
李氏听着颇为欢喜,给老太太行礼退下,携着几个丫头亲自去迎李夫人。接过贺礼后,又吩咐了嬷嬷给送礼的一行人一些赏银,每人都乐呵呵的朝着李氏道谢。
“伯母好,恭喜卓远兄能在乡试中取得好名次。”
“是啊,卓远可真是厉害,河间府参加乡试的这么多学子,竟然能得第五名。说明您呐,教育有方,不像我家的长清......”
“哪有,您可真太谦逊了,我还想有个像长清这般孝顺的儿子呢......竟会被您这般嫌弃。”
听李氏这般评价长清,李夫人心里也很高兴,她的这小儿子虽说学业上不如长子优秀,但却特别善良孝顺。
前些年,她外出生了风寒,长子跟丈夫都不在身边,唯有次子长清陪伴在她身旁,衣不解带的照顾她,见着小儿子的举动,李夫人心里颇为感动......
李氏俩人笑着言语,氛围颇为喜悦。
若是没有杜家二房杜修远的这出,李氏心里估计会更高兴。
接着胡同又有赶着马车的人朝着杜家这边来,李夫人见着吩咐了小厮将马车往杜家前方赶去一些,留下些位置让后面来的人有地可停。
这时候,杜家老太太扶着周嬷嬷的手走了出来,身后跟着的还有宋宜月,杜修远跟杜卓远。李夫人见着杜修远跟杜卓远战着的位置,眉头微微一皱,目光也有些疑惑,杜家何时轮得到庶子站在嫡子的前面的,但却没有说出来。
年近四十的顺天府丞李夫人,大风大浪的也见过不少,刚刚也只是疑惑了会儿,很快便恢复了正常。杜家老太太是这胡同,也是这河间府有名的德高望重,她相信这么做自然有着她的道理。
李夫人的贴身丫头悄悄地来到她身边,贴着她耳语。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呢......
这回的乡试,杜家的三个少爷都考中了功名,李夫人本以为长清将来的妻兄已然是人中龙凤,却不想杜家还是个卧虎藏龙之处,第五名便已经是极优秀的了,竟没想到杜家二房的庶子会考中解元,那是得要多聪慧才能在这次乡试中脱颖而出啊。
这叫杜修远的二房庶子,她也曾见过。相貌端端,气质沉着,她早能看出他才干必然不凡,可惜的是,不过是个庶子,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她当时便也没怎么在意了,却不想短短的时间,他会于乡试中取得解元之名,果然,她还是有些小看他了。
远处的马车越来越近,停在了杜家的前门影壁处。
几辆马车内依次走下了人,都是“熟人”。河间的知府大人,同知府的王大人,还有通判陈大人,以及织造局的徐大人等等都来上门恭贺了。
杜老太太满脸笑容的迎着外面的大人进屋,杜卓远杜修远俩人也不卑不亢的同着大人说话,杜卓远便也罢了,身为杜家的嫡长子,他的气度也是早早便培养好的。
但看着杜家二房庶子杜修远浑身的气质,竟会丝毫不差杜家的嫡长子,甚至于还要略强一些杜卓远。
若不是杜卓远占着嫡出的优势,只怕真的是要被杜家二房那庶出的少爷给比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