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打那以后,楚桐就不搭理他这个名义上的舅舅了。
贾芃冷笑,谁稀罕,愚蠢的王八羔子,谁对你好都不知道。
贾芃一直都不明白楚桐,当然,他也没兴趣了解,贾芃这个人吧,少年还好,成年后很懒,懒到什么地步呢?
自个亲儿子伸手让他抱,他懒得多走一步,让儿子自个爬过来,以致儿子从床榻上跌下来,幸好有厚厚的地毯,脸上摔青了一小块。
贾芃因此被自个媳妇上手揍了一顿,揍得鼻青脸肿,还被老爹罚跪了祠堂整整一个月,一时间,传为京城的笑话,贻笑大方。
倒是得封了太子的楚桐,打发人送了一些伤药来,幸灾乐祸的问候了一番,气得贾芃恼羞成怒,想进宫骂他一顿,又懒怠动,只能生了场闷气,就此算了。
后来,贾芃迷恋游历,四处游山玩水,足迹遍布大楚,及其周遭小国,著成大楚游记地理图册,世人争相买之,广为传颂。
长姐病重时,贾芃孤身回到了阔别了三十年的京城,国丧已过,新帝即位,贾芃上书离京,本以为十拿九稳的事,却万万没想到,小胖子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不让他走。
又以容太傅早逝,钦贾芃为帝师的旨意,贾芃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怒气冲冲对帝王大吼:“你当上皇帝就傻了,老子文不成,武不就,你又不是不知道,狗屁帝师。”
小胖子压根不计较他的蛮横,一口一个舅舅,唤得那叫一个亲热:“舅舅,我已是知天命之年,舅舅虚长我几岁,常言人寿天定,谁知道,咱还能活几十年,舅舅离京三十年,我朝思暮想,夜不能寐。”
这话说的,大臣们面露悲戚之意,你一言我一言劝起贾芃来。
贾芃目瞪口呆,你们这帮大臣的脑子被驴踢了吗?我的父亲长姐和大哥,你们都是恨不能除之而后快,搁我身上就天壤之别,我的无能就这么令你们放心?你们是不是忘了我的出身?
甭管贾芃如何想,留京是铁定的事实,留京贾芃能做什么呢?调和下首辅和皇帝的矛盾,余下的好像也没什么可做的。
贾芃在史书上的功勋,大概就是平息三王之乱,孝宗病重时,贾芃下令犯上作乱者,尽数诛杀,五位皇子,数不清的人家牵涉其中,保住了孝宗的皇位。
很多人都不理解孝宗对贾芃的信任,贾芃自个也不理解。
贾芃病重之时,孝宗亦是鹤发苍苍,老迈龙钟,却执意到城外来看他。
贾芃叹了口气道:“陛下不该出宫的。”
孝宗年老日渐消瘦,勉强笑道:“我放不下舅舅,舅舅护了我一辈子,若是不能送舅舅归去,我死都不会安心的。”
贾芃轻叹,拍了拍小胖子的胳膊,小胖子全身瘦成了骨头,可在贾芃心中,他还是年幼时圆滚滚的小胖子。
贾芃低声道:“太子定妥了吗?”
孝宗点了点头,笑道:“舅舅放心罢,后继之君不是如你我这般憨厚的脾性,却也非昏聩之流。”
贾芃笑了笑道:“我始终不明白你。”
孝宗望着他,缓缓地道:“舅舅总觉得我心思阴沉,出身又不好,才对我冷淡,我小的时候,就明白出身没法选,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自己选,这是我的生母告诉我的,她希望我做个厚道人,不要辜负母后,她没有选择,为了家族必须辜负母后,我就不同了,我按着生母的话去做,安分踏实,果然,母后杀了心怀不轨的皇兄们,却留下了我。”
孝宗眼中微润,轻声道:“世人认为母后心狠手辣,那都是无稽之谈,母后从没有亏待过一位皇子,依靠母后,成了习惯,母后仙逝,我只能缠着舅舅了,我不是雄才大略的帝王,资质平平,又惧怕朝不保夕,权臣之祸,只能委屈舅舅留在京城抗衡沈相。”
孝宗自嘲一笑,垂下了头,叹道:“舅舅,我自私,可并不是凉薄之人,况且,我不能辜负母后的期望。”
贾芃拍了拍他的手,眼中褶褶生辉,赞道:“咱们这两个愚笨之人,平安渡过了二十余载,运气不错,你做的很好,楚桐,你无愧于帝王的大位!”
小胖子忽然哭了,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悲呛的埋怨道:“我做得好,舅舅怎么还能忍心舍我而去,你这一去,我也活不长久了。”
贾芃嫌弃的瞪了他一眼,最终还是于心不忍,颤着手替小胖子拂了泪。
楚孝宗二十七年秋,孝宗帝师贾芃逝,谥号文正,帝大恸,一年后,孝宗病逝。
※※※※※※※※※※※※※※※※※※※※
上一章做了修改,辛苦小天使们再回去看一下,再次致歉,论作者的愚蠢无可救药。
感谢芦荷小天使的意见,么么哒。
本章又名两个二货的成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