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战乱纷起(2/2)

贾谨皱眉看密纸公函,楚风想干什么?他心心念念的就是那把龙椅,派人指点蛮夷定百姓之心,他就不怕养虎为患,受其反噬。蛮夷一朝得势,拱手相让分治,谈何容易?

蛮夷久攻不下,朝堂松了口气,有那轻狂臣子,妄言而论,夸夸其谈道:“尔等蛮夷流寇,不值一提,岂是我上朝大国的对手,莽夫不知天高地厚。”

贾谨不清楚蛮夷有多粗鄙不堪,但他知道眼前的小御史仕途走到头了,果不其然,岳长明战死之讯传回京城,这位小御史头一个领了罢免公文。

左提督谢佑康临危不乱,执掌飞云军,坐镇飞云关,楚成帝尚能端得住,明旨昭告天下,岳长明忠勇可嘉,功勋卓绝,追封忠烈公,五世罔替。

令昭告天下,谢佑康之父加封国公之尊,号信,一个信字,谢佑康撑着病歪歪的身躯吐了口血,心腹谢达忙劝:“大人,保重身体要紧。”

谢佑康冷笑两声,道:“旧时王前堂谢燕,陈郡谢家始终令陛下寝食不安,我掌了飞云军,大敌当前,不能换将,以免扰乱军心,陛下不知几天几夜未能安枕,赏了个信字。”

谢达眼圈湿润,忍泪道:“陛下对谢家也算厚重了,自咱家兴旺,国公也算是厚禄了,大人,要保重身子,大败了蛮夷,谢家才会全族得保。”

谢佑康喉咙腥甜,又喷出一口中血来,谢达失声惊呼,谢佑康摇头道;“无碍,还能撑几日,拿纸笔来,我要恳请陛下指派名将。”

谢达眼泪滚滚掉落,模糊了双眼,悲呛着奉上纸笔。

岳长明的战死并非偶然,他是将门出身,历经百战,绝非黄口小儿,也非草率鲁莽的性子,战死之因,不过是有人蓄谋算计罢了。

谢佑康擅防,岳长明进退得宜,两人的作战攻略大不相同。在谢佑康来看,蛮夷士气正盛,当避其锋芒,趁其不备时,再给予痛击,定会无攻无不克。蛮夷不擅农事,久耗不怠,此为蛮夷大忌,而飞云关,背后站着的大楚举国之力,等待虚耗不成问题。

谢佑康能忍能等,蛮夷等不了,楚成帝等不了,百官更没有好耐性。无论出于算计,出于私心,抨击弹劾谢佑康怯战,理所应当。谢佑康对于生命的终结,已经预料到。

久攻不下,蛮夷失去了耐心,摘下伪善的面孔,将附近数城的百姓不拘男女,尽数掳来,在久云城外,大开杀戒,一日斩了三万无辜平民,以此威逼谢佑康出城迎战。

谢佑康站在眺望台,泪流成行,深躬三礼,蛮夷更是放出狠话,谢佑康一日不战,明日便是六万性命,后日是十二万,直到将所有百姓杀完为止,无辜牺牲的百姓全都要算在谢佑康一人身上。

此举传入京城,满朝晔然,更有愤慨激昂的大臣以死相逼,请求楚成帝下旨令谢佑康出战,一直怯战,非我上国大朝风范。

太子身先士卒,奏请领兵亲征,楚成帝沉吟不语,非亡国倾灭之时,储君不能离京,许首辅与李次辅意见相同,无条件支持谢佑康,战局长远来看,谢佑康的暂避策略是最合适的,贾谨亦然。

在贾谨看来,蛮夷一时之勇,成不了气候,幕后宵小并楚风,凡有异心的王府都不会放任蛮夷坐大。蛮夷的汗王出身白穆族,蛮夷大小二十七部落,各怀心思,结盟只是暂时的策略罢了。

这只是小部分朝臣的想法,一部分中立,不表态,有一部分追随太子,支持太子亲征,帝王能作的多是平衡之术,平衡各方权势之间,掌控朝政。

这是平庸帝王的为君之道,自来雄才大略的帝王,圣意难测,出乎意料的决断总会有奇效。可楚成帝不是,帝王的决断在许多人意料之中,驳回太子亲征奏章,下旨谢佑康迎战,并派和亲王府世子前往飞云关坐镇,西宁王爷和护国将军前往飞云关督战。

谢佑康未接旨之时,家眷已作了妥善的安排,接旨后,向陈郡谢家三叩首,盔甲整装,下令开城门迎敌。

当日谢佑康战死,飞云军将士战死者不尽其数,仅余三万残兵,次日飞云关破,蛮夷挥师直指大楚京城。

西宁王爷被暗杀于飞云关百里之处,护国将军被俘,和亲王世子遇刺下落不明。

与此同时,各地战乱的消息不断传来,西海倭寇反,边关洲生变,茜香国侵犯西南,暹罗蠢蠢欲动,真真国内大兵集结。

战败的折子连连不断传入京城,朝中已有迁都之声。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