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皱眉,“王氏,你就别添乱了。”
贾赦灵光一闪,对贾政道:“二弟啊,你代珠哥儿给李氏一封休书吧,不管有没有用,都要试一试。”
若是贾赦,只要有一点救活孩子的希望,他都会尝试;而贾政,标准的道德伪君子,逼迫儿媳妇的事他是不会干的,因为这样会坏了他读书人的名声的。
贾政拒绝道:“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空口白牙说凶吉,不妥不妥。”
他浑然忘了那道姑是突然出现,凭空消失。
贾赦斜睨了这个假正经一眼。
贾母毕竟年纪大了,忙活了一阵就体力不支了,身边的赖嬷嬷见状赶紧扶她坐下。
“你们也别争了,现在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鸳鸯,你去把李氏扶起来。”
李纨浑浑噩噩,任凭下人摆布。
“李氏……李氏!”
贾母唤了她两声,哀莫大于心死的李纨的目光才落到贾母脸上,不过那目光仿佛在透过贾母看到远处什么东西。
为了贾珠,唯有牺牲李氏了。
“李氏,我们贾家对不起你,老身在这里向你道一句歉。只是李氏,你也不想让兰哥儿一出生就没了爹吧?为了孩子,老身希望你能退让一步。”
李纨看到贾母的嘴一张一合,只是声音却仿佛在荣国府绕了一圈才送到她耳中,她慢了很多拍才听懂贾母的意思。
正当她想为贾兰争取更多利益,例如若是贾珠再娶妻,贾兰怎么办?
鸳鸯就捧着休书往她这儿来——
“不好了!老太太!珠大哥去了!”
一直关注病床上贾珠情况的贾琏惊叫了一声。
老太太和贾政面面相觑,贾赦嗤笑道:“休掉珠哥儿媳妇有什么用?!这命数由天定,阎王要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白费功夫!”
贾母气得朝说风凉话的贾赦丢了一个茶碗。
本来贾政就不想写休书的,被贾赦这样一挤兑,气得整张脸紫红紫红的。
王夫人趴在贾珠胸口上,不断捶打贾珠渐渐冰凉的身体,“我的珠哥儿啊!你怎么死的这么早啊?!我可怜的儿啊——”
在这一片悲痛哭声中,李纨心里那根弦猛地断开,再也支撑不住了,直接晕了过去。
……
之后就是贾珠的丧事,与前世无异。
因为贾珠去世,为了兰哥儿,也为了维系贾李两家的关系,贾政写的那封休书就不作数。
李纨抱着才几个月大的兰哥儿为贾珠披麻戴孝,眼泪流个不停。
李夫人看到自家女儿这个心如死灰的样子,劝慰道:“我的闺女啊,为了兰哥儿你也要撑下去!不能让贾家质疑李家的教养!”
李纨面如金纸,虚弱无力地躺在榻上。
李夫人道:“……那是你爹说的,我这个当娘的呢就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好好养大外孙,你今后也算有靠了。”
前世,婆婆因为她娘家清贵而看不起她。
今生,婆婆直接怨上她克死了贾珠。
也不知道哪个借口更好,李纨苦笑。
前世今生,她唯一的依靠只有贾兰。
之后忙忙碌碌,因为贾珠是小辈,他的棺椁放在铁槛寺停灵。等着有长辈去世,再一并运回金陵族地。
喧嚣哀鸣过后,除了闭门不出的李纨母子,荣国府其他人的生活渐渐走上正轨。
李纨抱着小贾兰望着窗外,如今留在这房的除了两个大丫鬟水莲和巧香,四个小丫鬟,两个粗使婆子外,他们这一房仿佛被人遗忘了似的。
水莲愤愤不平,李纨经历过寡居的生活,并不感到意外。
水莲不甘道:“奶奶,奴婢们粗茶淡饭无所谓,可是小公子年幼,怎么连奶嬷嬷都不给留一个?”
李纨想挤出一个笑,想安安她们的心,可是她笑不出来。
巧香提议道:“奴婢的二婶子刚刚生下一个姑娘,奶/水正足,她不能进府,不如挤一些装进碗里送进来?”
李纨摇头,“这事我去与太太说,兰哥儿毕竟是她的孙子,若太太那里不行,跟老祖宗说吧。”
还没等李纨去王夫人那里请示,贾母就听说了这事,她对赖嬷嬷抱怨道:“越来越糊涂了,我可怜她丧子,但是也不能一点门面功夫都不做吧?你去通知下人,以后李氏的月例就是十两,兰哥儿五两,丫鬟婆子什么的,该配齐就配齐,虽不能与宝玉的媲美,但也是荣国府当媳妇的独一份!”
赖嬷嬷恭维道:“还是老祖宗处事公平老道。”
贾母又想了想,“过个几年,元春进宫,那些教养嬷嬷就不用了,李氏出身书香之家,应该能担起教导三春的责任。人呐,总要有点事做,不然就会怨天怨地,老身是为李氏好啊。”
赖嬷嬷笑道:“大奶奶一定能领会老太太的好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