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虔诚的佛教信徒(2/2)

过了一年,又把林如海升到从一品的礼部尚书,算是对林如海忠心耿耿的回报。

这样三番五次,林家欠封琳琳的人情越来越多。

妙施大师修道有成,林家除了送她一些珍贵经本,其他的妙施大师好像都无欲无求。

林如海突然想到妙施大师身边还有个年幼的女儿,他从夫人那里听说了大师想请人教教那个叫英莲的女童闺学,想着不如认个干亲好了。

这样甄英莲也有一门有权势的靠山,就算出嫁了林家也好为她出头。

除了甄英莲,林如海还决定认薛宝钗为义女。

这两者,贾敏虽然更喜欢背后没有乱七八糟姻亲、且有妙施大师做靠山的甄英莲,但薛宝钗也算是与自己女儿共享一条命,放薛宝钗回去还不如放在眼皮子底下。

当然,贾敏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个世道注重孝道和诚信。

商家注重利益,利益保障不了,还可以通过各种规则和世情为女儿增加保障。

譬如一旦薛宝钗对黛玉起了不好的心思,林贾两家的人脉和世人的舆论就可以逼得这个姑娘无路可退。

贾敏也不想把人想得这么坏,只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的孩子,薛家有那样一个顽劣不堪的长子,这个薛家女没准也会是个冷心冷肺的白眼狼。

还不如趁着年岁尚小,三人一起教导,她就不信还会把小姑娘给教歪。

贾敏是个极其聪慧有手腕的女人,不然也不会在无子的情况下把持林家后宅十几年,她从没有在外人面前表露出对薛宝钗一丝一毫的嫌弃,黛玉有什么,另外两个女孩也是一视同仁。

黛玉很高兴自己多了两个姐姐,薛宝钗与甄英莲同岁,不过薛宝钗出生的月份比英莲的大,所以按照顺序,薛宝钗最大,甄英莲第二,黛玉第三。

上有姐姐,下有弟弟,身子大好,家中气氛轻松愉悦,黛玉只觉得自己的日子比以前充实快乐百倍。

而薛宝钗从小就有主见,母亲一心宠溺自家废材哥哥,而父亲送她进宫也是为了哥哥和薛家的利益,才八岁的薛宝钗当然觉得不公平。

凭什么自己就要为别人牺牲?就因为自己是女孩?

所以林家给她递来杆子,她当然要顺着杆子往上爬。

为此薛父薛母与薛宝钗大吵了一架,他们不想宝钗成为别人家的女儿,一个道:女人家应该为夫家、娘家为主,就算与林家认了干亲,她也姓“薛”!

一个道:王家女过去与贾敏种种的不睦,贾敏面甜心苦,等她出嫁了,林家也不可能为她找到与黛玉一样好的婚事!

薛宝钗好几次真的要被亲生父母给说动摇了,让薛宝钗坚定与林家为善的原因,还在于林黛玉。

林黛玉是个真正通透的好姑娘。两人性子不相同,一个世俗,一个清高,就连薛宝钗自己也没想到会跟黛玉成为一生一世的好朋友。

那种你知我心、我知你意的知己感,比甄英莲这个有点憨傻憨玩的姑娘更甚。

十几年后林黛玉与薛宝钗在野杏山桃,淡饭黄齑中相视而笑。

其实两人相处时间长了,互相了解对方后,才发现对方的生活可以是自己另一面渴望的延伸。

清高脱俗,文采出众的飘飘仙子,与敢拼敢搏,才气和野心并具的公爵夫人。

——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对照。

长大后林黛玉嫁给一个喜好金石古玩、擅词擅画的少年郎,两人兴趣相同,家世相同,一个郎才,一个女貌,夫妻俩写下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诗味隽永的诗词歌赋。

黛玉与丈夫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的感情更是成为流传后世的千古姻缘,无数迷弟迷妹们想要这样的妻子/婚姻。

而宝钗抓住皇帝开海禁的机会,直接出海去了,甚至在异国他乡挣下一份不菲的家业,成为西方历史书上“来自东方的卡文迪什公爵夫人”或是“The Wheeler-dealing Ms.Hsueh”(精明的薛女士)。

这个过程,薛宝钗吃了很多苦,但是她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就算到了绝境,她也会想方设法绝地反击。

等她带着无限荣耀回归祖国,将巨额财富献给英明神武、心怀天下的皇帝陛下,皇帝破例给薛宝钗赏了个超一品“献圣夫人”,以及除皇帝外,见任何人不跪不拜的特权。

自此没人敢在薛宝钗头上指手画脚,连薛父薛母都不能在她的婚事上做手脚。

放弃国外生意,回家落叶归根的薛宝钗与林黛玉在梵莲庵拜过妙施大师,封琳琳闭着眼,静静数着佛珠。

一边是袅袅檀香,一边是竹笋茶叶,宝钗对海外生活侃侃而谈。

那些迥异的风土人情,和跌宕起伏的故事,黛玉惊叹连连,连旁边大树上都停了几只鸟雀歪着脑袋听着。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