琏二爷突然回转,贾珍和尤二姐神色有些慌张,尤二姐定了定神,含羞带怯道:“爷,你怎么回来了?可是落下什么东西?”
贾珍扭头,不敢看琏二爷。
琏二爷笑了笑,说出红楼原著中的经典话:“二姐你与珍大哥的事,大伙儿都知道,【如今你跟了我来,大哥跟前自然倒要拘起形迹来了。依我的主意,不如叫三姨儿也合大哥成了好事,彼此两无碍,索性大家吃个杂会汤。你想怎么样?】”
这番亲手给自己戴绿帽子的话,也不知道琏二爷是用什么心情说出口的。
贾珍见琏二爷这么上道,有些惊喜。果然没看错,把尤氏两姐妹推给琏二爷,反倒比在府里方便自在多了。
尤二姐宛如晴天霹雳般愣愣地看着琏二爷。
她是真心想安安分分当琏二爷的二房奶奶,没想到琏二爷只想喝杂烩汤,一颗芳心顿时被碾成泥。她们尤氏姐妹怎么这么命苦啊?!
就算她在心里怎么自怨自艾,可她们姐妹俩还是不敢得罪贾家爷们,只能忍着心酸去伺候他们。
韩丽丽不知道红楼里的人物的心路历程。
她有点生气贾家男人们的行为都快坏了让这附近的名声,为了避免肮脏事传到准备科考的韩严耳中,韩丽丽严禁下人嚼舌根,连府里的下人都限制出府。
有韩丽丽这个姑奶奶在,韩府下人都小心翼翼的,就算有怨言,他们也不敢在这档口闹出来。
韩丽丽想到怎么也考不上秀才的孔乙己,对此次考试如临大敌。
尤其韩家祖籍就在京城,这下免了回原籍考试的奔波,但是京城学子间的竞争本来就大,韩丽丽也不免忧心忡忡。
这样的情绪一直蔓延到三个月后,等韩严成功通过县、府、院三试,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秀才郎,韩丽丽这才放下心中大石。
为了韩严的未来,韩丽丽了解到这个时代的各种律例与潜规则,使了不少钱买了个“例监”,让韩严能去国子监读书。
没办法,韩家无人当官,祖辈也不显,虽是代代读书,偶尔出个童生、秀才,算得上耕读世家,但没资格用“荫监”让韩严在国子监读书。
加上韩父多数只顾自己,除了给幼时的韩严启蒙,等韩严长大了就丢到规模不大的学堂上课,韩严根本没法用“拔贡”(从各省府学、州学、县学选品行兼优的秀才)。
其实韩丽丽挺想走“副贡”这条路子,“副榜贡生”可经过中间人推荐,从乡试录取名额中额外收取生员,这名头至少比“例监”(用钱疏通捐纳)好听多了。
可是她没路子啊,韩父又只顾自己前途,根本不理韩小弟,韩丽丽只能急病乱投医了。
韩严考中秀才的时候,程日兴有上门庆祝。
程日兴得意自己结了个好亲,岳家出了一个举人一个秀才,前途无量。
之后更是从韩丽丽那儿知道韩严能去国子监读书,大吃一惊,吃惊自家妻子这么有想法有手段,不过他更高兴了,只要小舅子在国子监结交名门公子,他就不必把程家的未来放在贾家这一个篮子上了。
有什么比姻亲更牢靠?这下程日兴对韩丽丽更好了,大手笔地给了五千两,把韩丽丽乐坏了。
韩丽丽为了能让韩小弟上国子监,把那个半死不活的蜜饯铺子卖了,又搭上了一些私房,才能如此成功。
用一千几百两换五千两,还是她赚了!
说起那个蜜饯铺子,韩丽丽就恨得不行。
韩丽丽派人打探过,在京城,不算那些老字号的,小点规模的蜜饯铺子每个月能赚五、六百两,根本不可能只有那位掌柜所说的一、两百两的盈利。
给那掌柜一个月的时间,也是给他一个机会,毕竟韩丽丽暂时没有路子去收好点的果脯,再者她也没找到合适的掌柜去打理这间铺子。
没想到居然有人敢打砸她的铺子?!简直活的不耐烦了!
当时韩丽丽的心思都在韩小弟的科举上,干脆釜底抽薪,把整间铺子都卖了!
那掌柜的听到这个消息,脸上表情扭曲,桃悠见状不对,厉声喝问缘由。那掌柜的也不瞒了,连活计都没了,他还隐瞒个屁!他都快恨死那些想给太太下马威的人了。
听了掌柜的话,韩丽丽就算早有预料,也没想到程家的二姨娘珠娘会这么贪!
这位二姨娘往年都会从这蜜饯铺子抽走三百两的油水,掌柜的抽走五、六十两,这才让账面上的数字这么难看,试过有一次记得账上才八十两。
程日兴主要管古董铺子,他跟周瑞家的女婿冷子兴连同其他古董商联手办了一个“义卖行”,没那么多精力管其他零碎铺子。
他也没想过他送给妻子的铺子会是个烂摊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