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看他这么可爱,往往也只笑着放手了。
老歪很老实,嘴巴爱说只不过是过一下嘴上的瘾,心肠从来没有坏过!
老歪不但吃人的亏,连动物的亏都能吃。
前些年没有搞拆迁,老歪还在种田。他犁田的时候跟在牛屁股后面,那牛扬起尾巴,“啪”的一下把一把泥水甩在了老歪戴的厚眼镜上。
老歪骂道:“耶,耶,你这个发牛瘟的,想找死了吧!等一下我就把你的尾巴剪掉去!”
“啪哒!”又挨了一坨泥水!
老歪便没脾气道:“好,好,你是大爷。快犁,犁完我请你吃嫩藤。”
听得不远处干活的人拄着锄头哈哈大笑。
有人说:“老歪,你这个耕读世家就是善良,看牛屁股也要戴起眼镜来研究啊,真会格物致知啊,哈哈哈哈!”
老歪总是自吹自己是耕读世家。
有一回,一个新结识的朋友冒然造访他家里,敲门过后,只见他拿着一本书来开门。
朋友进了他家的客厅里,只见沙发上,躺椅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个人,都拿着一本书在看。
客厅里连电视机都没有,酒柜鞋柜上到处放着老旧的书。
这些人看见那朋友进来,才慢慢腾腾地站了起来,有几个人眼睛还没离开书本。
他介绍这些人道他妻子、他女儿、他女婿、他儿子——都拿着书。
那朋友笑着说:“你家真是一个好学之家啊!”
老歪苦笑着说:“文章憎命达啊!现今的社会读书没有用!还不如街上的二流子!”
那朋友哈哈大笑。
老歪和老宅都不是他们的真实姓名,而是他们的绰号。他们的名字反而很少人能记全了。
老宅是同学帮他取的,就是说他特喜欢“宅”在家里。而老歪的绰号也是老同学取的,只不过这个绰号的来历有一段故事。
当然,这故事也发生在数十年之前的事了,早已经过了法律的有效期了,讲一讲也没有违背现今的条例吧?呵呵呵。
老歪以前在他所在的那个乡里是赫赫有名的。
曾经他有一个同学当上了乡里的书记,听说老歪看了很多书,便请他去乡里跟那些聘请来的工作人员讲看书的好处。
那时候乡里的任务重,总是喜欢聘请一些在大街上蹓跶的喜欢打打杀杀的楞头无业青年干事,所以书记认为对他们讲讲读书也许能收收他们的野心,让他们别那么“爆血”!让自己看着都有些过意不去。
老歪首先大谈看书之好,后来又扯到看报上。他说:“现在的报纸啊,你们要反着看!比如某则消息说某县封山育林,禁止乱砍乱伐。那你们看了就应该明白,其实那则消息告诉你,那个县乱砍乱伐很严重,到了不得不禁止的地步了。”
老歪接着又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比如说你们乡镇工作人员,报纸上总说,不准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可你们停止了吗?没有!你们收得比以前更凶了!”
他那当书记的老同学因为有事,没来听他演讲,所以没有办法把他轰下讲台。其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书记的同学,又不敢把他轰下讲台。只得随他信口雌黄了。
只听得老歪继续说道:“为什么呢?因为能当上领导的人都是聪明人,他们对报纸的解读和我们老百姓不同。乱,是什么意思?‘乱’的第一条意思是‘没有秩序,混乱’;最后一条意思才是‘随意’。你们说取第一条还是最后一条啊?当然是第一条。也就是说,不能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的意思是,摊派,收费,罚款不能没有秩序,要一项一项搞清楚来,不要因混乱而漏掉没有弄到……”
老歪喝了口水继续说:“老百姓却傻傻地认为‘乱’字是‘随意’的意思。即使是‘随意’的意思,听起来也怪怪的。”
“如果真禁止的话,他会说,不摊派,不收费,不罚款。而加个‘乱’字,就给领导留下了多少腾挪的空间,发挥的舞台啊!”老歪讲得唾沫横飞。
“所以说中国的文字是多么的古奥深蕴,含义丰富,值得咀嚼啊!”
那些懵懂的干部听得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鸡啄米般地点头。
……
后来,那书记老同学听说了老歪演讲的内容,再也不敢请他来演讲了。
“他就是个‘老歪’!这简直是《歪解三国》嘛!”书记老同学发狠地说;同时,他心里却想,还老同学哦!揭我的底牌呢!
“老歪”的绰号就这样叫岀来了。
这段演讲成了当时当地的一段笑话。
有的人还臆测,老歪如果不是喜欢歪歪唧唧的话,应该能够当上村里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