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听到“建宅院”,首先想到的便是沈家新建的宅院,也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宅院。
如今家里小钱倒是有几两,但是几百两银子,哪能说有就有的?
何况盖宅院不是小打小闹,请人要算工钱,还要提供饭食,也不是一笔小开销。
“娘亲,银子的事情我来想办法,你就说,盖宅院如何?”沈易安问道,势必要江氏说心里话。
“可……”江氏依然焦心银两的事儿,毕竟几百两银子不是大风刮来的,又想起沈易安曾被哄骗到张家的经历:“安安,你可不能犯糊涂啊!”
江氏实在想不出沈易安一个小姑娘如何挣得几百两银子,甚是担心沈易安为了钱而走上错路。
沈易安意识到江氏可能想偏了,连忙解释:“阿娘,我不是说我去镇上卖药材了嘛,那家药铺给的价格还算公道,几百两银子算不得什么难事儿,你且放宽心。”
沈易安自己在心里估摸了一下,就上次送去的药材,如果尽数卖完,几百两定然不是什么难事儿。
更何况种植的第二批药材也即将收割了,到时候更加不用担心银两的事情了。
“真的?”江氏疑惑道。
江氏年幼时家族还未没落,她是养在后院的小姐,对于生活琐事一概不了解,长大后随爷爷来到边陲之地,老爷子所用的药材是自己亲力采摘的,也不曾和贩卖药材的人打过交道。
至于后来江氏嫁到沈家,便一直围着锅台转,更不会了解此地的药材行情,也就这么糊里糊涂地过了好些年。
但江氏知晓沈长贵便是靠着卖山货发财的,也就是说此类生意的确挣钱,也许真的如沈易安宽慰的那般,有了药材的确不用担心钱财的事情。
可是江氏又开始忧心药材的事情:“安安,卖药材给药铺,没人为难你吗?”
江氏还记得以前村子里有人不同意将手里的山货卖给沈长贵,结果第二天这家就遭了贼,值点钱的东西都被偷了。
江氏起初还觉得这户人家可怜,失了东西没钱过冬,结果偶然听到,居然是沈长贵偷偷派人干的,就是要给这家的人一个教训。
后来沈长贵又“好心”救济了那户人家一些小钱过冬,那户不知情的人因此对沈长贵感激涕零。
虽说是乡里乡亲,沈长贵算计的时候一点也不留情。
他的脑子不笨,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把戏,表里不一,既把钱挣了,又把美名挣了。
于是后来村子里的山货都由沈长贵统一收购了,就算比市面上便宜些,但是村子里的人想着不用费力来回往镇上跑,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这样省了不少精力,便宜些也没有太在意。
沈易安自然知晓娘亲担心的是什么:“阿娘别担心,这些药材又不是偷的抢的,没犯法没犯事儿,谁还能为难了我不成?”
“可……”江氏欲言又止,只以为沈易安年纪小,不知人心险恶:“财不外显,千万不能让别人知晓我们卖药材的事情。”
沈易安点头答应,又追问道:“那等我们攒够了钱,就盖宅院?”
宅院住着比小茅屋强了百倍不止,村子里能住得起宅院的也就沈长贵一家,又气派又安全。
白天又遭遇了那档子恶心事儿,江氏一想起,依然心有余悸。
如此想着,江氏不可避免地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