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脚更快的杨文已经站到床头了,也是捂着嘴巴,一脸流泪的模样。
杨小鱼站在门口,不敢再往里进了,不是吧,真的死了?
“小妮子在门口傻站着干嘛。”杨老娘大掌将杨小鱼一推。
七岁的小身板踉踉跄跄的就到了床前,床上的人睁着一双肿眼泡,嘴角努力的牵起来,伸手摸了摸杨小鱼的脑袋。
“爹。”
“嗯。”
嗯?活的爹杨小鱼来劲了,昨天杨辉睁眼都困难了,今天能清醒这么久,还能嗯嗯两声,手也能动了。
“我的辉儿,老天爷不收你,都是算好了的,当年给你算命,说了是长寿,活到八十八,没错呀。”
老太太喜极而泣,一屁股坐在地上,连哭带笑的,激动的不得了,赵氏也顾不上婆婆了,柔声问杨辉有没有什么想吃,想喝的。
杨辉张了张嘴,似乎是口渴,赵氏连忙端了茶过来喂。
杨家算是雪过天晴了,从老到小,就连守门的大黄,似乎都高兴的不得了。
杨辉的病一有起色,杨老娘就赶紧通知了小鱼的姑姑回来看看。
杨月是二十多的妇人模样,五官生得跟杨老娘很像,就是年轻许多,看着也是十分清丽,嫁给邻村何家当大儿媳。
虽然是邻村,但是杏花村和桃花村就挨在一起,何家到杨家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一进门,杨小鱼就看到姑姑手里拎着个大篮子,里面满满当当的放着米粮果蔬。
“你何苦带这些回来,你那个铁公鸡婆婆还不念死你了。”杨老娘嘴上训着,脸上却还是高兴的,这是姑娘顾念娘家的。
杨月将面上的大青菜挪下来,“念就念呗,她能把我的手砍掉不成,再说了,我回来探望探望我哥,是犯法还是怎么的了。”
看来也是个颇为泼辣的妇人。
姑姑竹篮的角落里小心翼翼拿出个布包,掀开一开,是数十个鸡蛋。
“阿月,这怎么能行呢,不能拿。”赵氏连忙推辞。
古代吃肉难,这鸡蛋就等同于肉了,一枚鸡蛋一个铜板,三四个铜板买一斤的菜,何家自然也是养鸡了,不过这鸡蛋都是攒着拿去镇上卖的。
杨月将布包塞到老娘的手里,“哥哥刚刚好,每日必须得吃一个,咱们家的情况我还不知道吗?那老母鸡下得蛋都咱们保命钱。”
杨老娘心下十分对不起姑娘,“你哥哥的伤要紧,可你拿了这么多鸡蛋,叫你婆婆知道了,还不闹翻了天。”
杨月拍了拍老娘的手背,“不是从家里拿的,是自己的私房找相熟的婶子买的。”
何家要说富裕,那也富裕不到哪去,光看姑姑的衣裳和首饰便知道了,就这样,杨月也有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杨小鱼连忙倒了碗水过来,“姑姑,喝水。”
“呦,小鱼真乖。”杨月摸了摸侄女的头发,一口气喝了大半碗。
“一听到大哥的伤好了,我这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连喝口水都觉得甜滋滋的。”
杨老娘拉着姑娘去看了杨辉,又拉回自己房里说着贴心话。
赵氏见小姑子回来了,中午正要多烧些菜,便听到杨月要走的消息,连忙拦住。
“嫂子,咱们也是一块处了好几年的,你知道我的性子,直得很,不是跟你客气,只是我家里一大堆事,二妯娌肚子也大了,家里就一个三妯娌,招呼不住,我正赶着回去,还得帮忙做饭呢。”
杨月就这么风风火火的走掉了。
杨小鱼坐在灶前帮赵氏烧火,“我觉得姑姑跟奶奶一点不像。”
“怎么不像?”赵氏擦了擦额头的汗,“我们村子里婶子都说,你姑姑跟你奶奶年轻时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不是长得像不像。”小鱼促销的说道,“我奶可比我姑抠门多了。”
赵氏苦笑不得,自个这个女儿呀,病好后开朗不少,可歪理也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