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潇眸光闪动,不自觉地往后躲了躲。
当时在后院的表现太明显了,旁人以为他是愤怒,齐见思不会看不出来他真实的心绪,实际上是恐惧与迷茫占了主导。陆潇直觉,他下一刻就会对齐见思的追问束手就擒。
他硬着头皮和齐见思对视,假装看不见齐见思眼中的关切与疑虑。
竟是齐见思先退了一步。
这退一步换来的是又多了一层阴霾,齐见思向他坦白了一条或许很重要的线索。
那夜潜入窗台刺杀他之人曾轻笑一声,他二人原是默认此人就是假杜子修,可齐见思告诉他,这声音与假杜子修并不相同。
陆潇不想说话,他忽然有些疲倦,收在手心里的布条被他拍到了案桌上,血迹早已干涸,“齐”字大摇大摆地出现在齐见思面前。
齐见思瞳孔微缩,他当然不会蠢到以为那人嫁祸于他,饶是他脑子转得再快,也花费了数刻理清这一连串的事情。他虽得罪了一箩筐的人,但那都是在长安,且也没有到致人于死地的境地。
这对他来说,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亦可称得上是匪夷所思。
“是……冲着我来的吗?”他难得问了蠢问题,语气里充斥着各类情绪。
陆潇揉揉眼睛,一阵风似的滚到榻上,将脸搁在软枕里,发出低哑的声音:“是吧。”
-
摆在杜子修面前的路很好选,左不过一两日也就招认了,没想到他比陆潇预计的还要窝囊些,又兴许是承受不住严刑逼问,当夜竟就将藏了这么些年的东西一骨碌倒出来了。
杜家二老甚至不知卧房内藏着暗格,家中吃穿用度一应都是杜子修的正室娘子管着的。听着衙役三言两语拼凑出事实,方知这么些年儿子都是踩在边陲数万将士的血肉之躯上过活的。杜父是个年近六十的老举子,平日里最是看不起贪赃枉法之人,当即白眼一翻晕了过去。
许金庆府中护院家丁倒是和衙役们抵抗了一会儿,府衙闹得人仰马翻,即便陆潇封锁消息,他也知晓定是杜子修行迹败露,然时间仓促,再行转移亦是来不及。许掌柜口中嚷嚷着王法何在,待到搜出证据时,像是被人掐住了喉咙,再不出声了。
衙役洋洋洒洒拘了一串儿人回府衙大牢去同杜子修作伴,待到许金庆与许家账房先生先后招认画押,陆潇悬着的心终是晃晃悠悠飘回了肚里。
齐见思接连负伤,在云州逗留了好些日子,起先担心打草惊蛇,并未禀报元武帝,如今尘埃落定,这才提笔写了封密函送回长安。
张掌柜替他二人开了一副祛除伤痕的软膏,陆潇尚好,齐见思背后可是有不少碎石划开的口子。
亲眼见着那软膏有效,陆潇负在背后的手才松开,双手合十道:“真是万幸。”
齐见思道:“又不是女儿家,哪有那么娇贵。”
陆潇眉峰一蹙:“你不明白,原先完完整整的一块玉,被我给摔破了边角,现在有工匠说能给我补好,我能不高兴吗。”
“……”齐见思沉默,他原以为陆潇在意的是自身。
未等到陆潇的骨伤痊愈,齐见思就收拾好了行李车马。
他耽误的时间已经够多了,起先在平、南二州停留时日不过三五日,现下却在云州足足呆了近二十日。如今正值六月下旬,加上途中行程耗费的时间,算算看他离开长安也快要满两个月了。
此刻启程前往永州已是迟了许多,他不可再拖延了。
分别对他二人来说不是头一遭,齐见思有公务在身,陆潇也得忙着整顿混乱的云州,于是就这么又一次迎来了告别。
只是陆潇与齐见思都未曾想过,下一次重逢来得会更快。
揪出杜子修之后,衙内众人纷纷和他撇清关系,本就不是什么大树,仅有的几只小猢狲更是跑得比谁都快。穆通判在这里待了几十年,若说一概不知那是唬人的,但他一贯是谨小慎微,至多就是知情不报,老爷子年岁也大了,谁也没拿他如何。
最是得意的莫过于那个和不对付的钱忠斌了。他原就是喜好溜须拍马之人,如今更是整日跟在陆潇旁边打转,一会儿恭维他神机妙算,刚来就捉住了杜子修这么个害群之马,一会儿旁敲侧击地暗示他,杜子修身在大牢,可得有人顶上他的位置啊。
他整日叽叽喳喳吱哇乱叫的,最终也没落得什么好处。陆潇想都没想就让那姓董的先顶上了,若是钱忠斌捡着这个漏了,还不知他会捅出什么篓子来。钱忠斌很是沮丧了一阵子,陆潇也不忍打击太过,还是给了他颗甜枣吃,终是消停了。
若说还有什么未竟之事,那就是逃脱之人仍奔逃在外。正如陆潇所料,封了城门也找不着人,他不可能挨家挨户地扯百姓脸皮去,一人一口唾沫星子都得给他骂死。
日头宛若流火,后厨备了时鲜瓜果,小叶子挽起袖口端进房里,陆潇捧着块瓜瓤吃得好不快活。陆潇不紧不慢地撕开漆印,慢慢地睁大了眼。
齐见思在信里说得很简练,大概意思就是他在永州也发现了同样的事,当然没有云州这么大的阵仗,皇帝收到密函后先是辱骂了一通,后又对陆潇这个临时下放的知州生了几分兴趣,叫他与齐见思一同回京详述此事。
真是吃饱了撑的。
这话他也就在心里说说,自然是不可宣之于口的。
二月末离开长安,至今连半年都未满,他带着一大群人赶路来了,皇帝心念一动,他就得乖乖地收拾行李再回去。
陆雪痕对此倒是没表达什么意见,只问了一句是述职还是回长安任职。陆潇无奈,他也不知道皇帝端的是个什么心思啊。陆雪痕便说自己留在云州等他来信,若是有了准信,他再动身也不迟。
陆潇也不愿让他来回奔波,应了他的话。转身将手头上的事转交予穆通判,含糊不清地说是去长安述职。
穆通判面露不解,述职一般都放在年尾,哪有这会儿就去的。他转念一想,怕是云州城这些日子闹的事传到了允康帝耳朵里。老人呵呵一笑,满口应承下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