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八章(2/2)

桌上摆着一大盘封好的竹筒饭,一碗过桥米线,配了四小碟素菜,酸笋,菌丝,薄荷,折耳根,四小碟荤菜,肝片,鸡片,火腿,鱼片,另有一盘香干,一盘烤鱼,还有念念的一碗赤豆元宵。

前几样都是西南特色,只有香干和赤豆元宵是地道的金陵口味。

杨思平早就饿了,一手执筷将小碟中的四荤四素拨进米线滚烫的鸡汤中烫熟,挑起米线吃了起来。念念从他怀里跳了下来,爬上椅子一口喝掉了小半碗赤豆汤,嚼着软糯的小元宵开始拿刀劈开竹筒饭。

“我来。”杨思平止住她,“你当心划伤手。”

“我会弄的。”念念眨巴着眼睛小声说,“爹爹很辛苦了,这个我自己来。”

于是杨思平一边吃一边笑着看着她小心翼翼的剥竹筒。

“爹爹,”念念将一竹筒的蒸糯米剥好放到他面前,“爹爹好久不回来,我也没有落下功课。”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错觉,当她提到“功课”两个字的时候,她父亲眼角眉梢的笑意忽然褪去了些。

但她今天实在太高兴了,没有来得及多想。

“我有跟着先生好好读书,练字,画画,背家谱,看江南风物志……”念念掰着手指头一件一件数,“我还有好好和嬷嬷学说金陵话的,嬷嬷说我现在讲的和她一样好了,我用金陵话把家谱背给爹爹听好不好?”

杨思平低头喝了口汤,“好,你背吧。”

念念吸了口气,把小手背到身后,“我杨氏自文亮公始迁金陵,至今二百余年,子弟耕读乐业,恂恂孝谨,无裘马蒱博遨嬉之习……”

杨思平听着她换成吴音绵柔的金陵官话,居然学的惟妙惟肖,听不出她平日里说的西南官话的痕迹。

就好像她真的生长于金陵的玄武湖畔,乌衣巷陌,王谢堂前一般。然而杨思平西北六镇子弟出身,发迹前家世贫且贱,念念如今背的那安居乐业的金陵杨氏,自然也不是他的家谱。

他不做声的吃完一碗米线,两筒竹筒饭,待再吃下一条烤鱼时,念念才停了下来。

她眨巴着一双大眼睛,期待的看着杨思平。

那专注的神情竟像极了少时的张雪桐。

杨思平忽然觉得心里堵了一下。“口音学的出色,竟连我也听不出分别来,很好,要奖励你。”

念念笑着露出一点小奶牙,杨思平接着道,“但你背漏了一段……念念,别想打岔糊弄过去,你爹过目不忘。”

念念失望的垂下眼,小扇子似的睫羽扑眨着。杨思平把剩下的那条烤鱼往她面前推了推,念念看了一眼,嘟着小嘴摇头。

杨思平于是开始动手剔除鱼刺。

“有功有过,奖惩相抵。但你这几个月这么乖,还是应该奖励,说吧,想要什么?”

“我想见我娘亲。”念念说。

——我想见我娘亲。杨思平听见他的小棉袄如是说,他看了这可怜孩子一眼,不出所料但还是闻之心情复杂。

念念绞着手,惴惴不安的望着父亲,这心软的小姑娘仁善的不似俗世孩童,倒像个山中披薜荔兮带女罗的小仙子,从来不怨父亲不给自己一个圆满的家,就连此刻要求见一见母亲,恐怕都在开口前辗转反侧很久,生怕伤了老父亲的心。

将军府儿子当狗养,女儿当棉袄养,然而这小棉袄的父母实在太造孽,她又始终对娘亲心存幻想,就成了个绵里藏针的小宝贝。

“不行。”杨思平把剔了刺的鱼肉往她面前一摆,“你娘有什么好见的,他有你爹对你好吗?来吃鱼。”

带孩子如打仗,都得斗智斗勇,杨思平有把握这句话能把小姑娘说的心生愧疚,今晚绝口不提她娘,然而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还是低估了他女儿的执着。

“为什么不行?”念念咬了片刻嘴唇,对父亲的愧疚之心最终败给了对母亲的好奇,“我不会说漏嘴的。除了爹和嬷嬷没人知道我会说金陵话,我背下了金陵杨府附近的地形图,有几家茶肆几家绸庄几家酒楼我都知道,茶庄有什么点心,绸庄出什么花色,酒楼有什么拿手菜我都可以答上来的;还有表叔一家这些年的来往信件,我一眼就能认出这笔字是家里哪个人写的。我喜欢吃赤豆元宵盐水鸭,知道金陵的菊花叶也是可以烧成蛋花汤喝的。我不能吃薄荷,不喜欢米线的味道……家谱我也已经背熟了,我知道杨家有几位叔叔几位姨姨各房有什么样的亲戚,我知道到时候我的名字是杨嘉柔,生在二月初三,在鸡鸣寺里供着我的长命灯,我的小名是安娘,我爹在家里管我母亲叫‘湘君’……”她一口气说了一长串话,到这里呛了一下,但依然倔强的继续道,“我也知道等见了娘亲要管她叫‘婶母’,要说我是她远房侄女儿,从金陵来这儿小住。我都记的很清楚,绝不会说漏的。”</p>

@百书库 . www.xuanshu100.net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属个人行为,与百书库立场无关。
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